CLOCK与SLC25A10蛋白质互作对线粒体代谢的作用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870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57.00
负责人:陆超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复旦大学
批准年份:2018
结题年份:2022
起止时间:2019-01-01 - 202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吕雷,牛亚,许利荣,洪文婷,许东科
关键词:
线粒体乙酰化SLC25A10CLOCK代谢综合症
结项摘要

There is a clos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ircadian genes and metabolism. Our previous study found that circadian CLOCK protein located in the mitochondria and interacted with a mitochondrial carrier protein SLC25A10. Therefore, we propose that CLOCK can bind to SLC25A10 and acetylate SLC25A10, thereby regulate mitochondrial respiratory function and eventually affect the body's energy metabolism. We will first use protein pull-down technology, surface plasma resonance technology to verify the binding capacity of the two proteins as well as find the key acetylation sites in SLC25A10 through the point mutation method. Metabolomics will be subsequently used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SLC25A10 transportation related substrates. The Seahorse facility will be used to study the mitochondrial respiratory metabolism and functional changes of various mitochondrial respiratory complexes. Finally, we will establish SLC2510A point mutant mice, metabolic cages and other methods will be used to study the impact of mutations on mitochondrial function and metabolism in vivo to clarify the above mechanism. Our study will provide an important experimental basis for the regulation roles of circadian gene clock in mitochondrial metabolism.

生物钟基因与代谢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我们前期研究发现部分生物钟CLOCK蛋白分布于线粒体,并与线粒体膜转运蛋白SLC25A10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故提出假说,CLOCK蛋白可能通过乙酰化SLC25A10,影响了线粒体膜内外物质转运来调节线粒体代谢功能,进而影响整个机体的代谢水平。我们首先将利用蛋白质pull-down技术、Surface Plasma Resonance技术进一步验证二者的结合能力,找到SLC25A10上的结合位点和乙酰化位点;利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点突变SLC25A10细胞内转运相关底物的改变,利用海马XF系统检测细胞线粒体呼吸代谢功能改变;最后,在体外建立SLC25A10结合序列突变和乙酰化位点突变的小鼠,研究其对线粒体代谢的重要作用和相关表型,并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验证上述作用的机制。本课题将为研究生物钟基因调节线粒体与物质和能量代谢提供新的实验基础。

项目摘要

生理功能和代谢调节是哺乳动物昼夜钟控制的最重要输出。线粒体呼吸和ROS产生表现出节律性活动。负责线粒体物质转移的线粒体载体对线粒体代谢至关重要。时钟(昼夜运动输出周期Kaput)是哺乳动物中发现的第一个核心昼夜节律基因。然而,CLOCK蛋白是否能通过线粒体载体调节线粒体功能尚不清楚。生物钟基因与代谢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我们前期研究发现部分生物钟CLOCK蛋白分布于线粒体,并与线粒体膜转运蛋白SLC25A10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故提出假说,CLOCK蛋白可能通过乙酰化SLC25A10,影响了线粒体膜内外物质转运来调节线粒体代谢功能,进而影响整个机体的代谢水平。本次我们发现CLOCK可以与线粒体载体SLC25A10直接结合。为了进一步分析,我们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Slc25a10−/−-Hepa1-6细胞系。Slc25a10−/−-Hepa1-6细胞表现出葡萄糖稳态紊乱、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和电子运输链受损。接下来,使用免疫沉淀分析,我们发现SLC25A10中的氨基酸43–84和169–210是响应CLOCK结合的关键位点。最后,野生型SLC25A10在SLC25A10−/−-Hepa1-6细胞中的强制表达可以补偿SLC25A0的损失;葡萄糖代谢降低、严重氧化应激和受损的电子传递链得以恢复。我们发现PUF60通过调节Drp1 mRNA的稳定性直接维持线粒体稳态,而与CLOCK的关联可以竞争性地抑制这一功能。在Clock△19小鼠中,Clock△19 释放PUF60,导致Drp1 mRNA稳定性增强和线粒体持续分裂。我们发现生物钟蛋白BMAL1通过线粒体自噬的调节心肌功能;发现CLOCK的乙酰化酶功能可以通过调节PDIA3的乙酰化,进而影响软骨发育,并导致小鼠关节的早衰。总之,我们的工作揭示了生物钟蛋白CLOCK与线粒体关系的紧密连接。对于今后线粒体相关代谢紊乱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DOI:
发表时间:
2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DOI:10.13488/j.smhx.20190284
发表时间:2019
3

线粒体自噬的调控分子在不同病生理 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线粒体自噬的调控分子在不同病生理 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DOI:10.3969/j.issn.1007-6948.2019.05.044
发表时间:2019
4

微生物合成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微生物合成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DOI:10.13376/j.cbls/2022026
发表时间:2022
5

健骨颗粒抗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健骨颗粒抗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DOI:10.3969/j.issn.1006-7108.2021.12.018
发表时间:2021

陆超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51677097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U1766214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292.00
项目类别:联合基金项目
批准号:81803467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170487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000355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107061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770162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5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700485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硒、砷互作对旱稻砷吸收与代谢的影响机制及相关调控

批准号:41471274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丁永祯
学科分类:D0701
资助金额:9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线粒体-溶酶体互作对自发型MAVS聚集体的自噬降解调控

批准号:91754117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侯法建
学科分类:C0702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3

内质网-线粒体互作对未折叠蛋白响应的调节及其生理意义

批准号:91754105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王立堃
学科分类:C0701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4

褐环乳牛肝菌与菌根辅助细菌互作对樟子松促生抗病作用机制

批准号:31700564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宋小双
学科分类:C1609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