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采用差异蛋白组学双向凝胶电泳和新型质谱分析技术,在人工模拟六淫致病中的寒湿因子单发、兼挟为患对肺气虚、脾阳虚大鼠的发病机制进行差异蛋白比较研究,结合中医"寒湿为阴邪,寒伤阳气,湿遏阳气","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理论寻找不同内外病因下的特异性蛋白标志物,并对其进行分析鉴定。通过本研究为"非生物性致病因子-寒湿邪气"致病的生态病因学蛋白质库的建立奠定基础,为中医"寒湿致病"寻找物质基础,也为中医"内外合邪"的病因"从化现象"寻找特异性指标,从蛋白质水平探索生态病因中寒湿因子的发病物质基础,建立寒湿致病的微观化辨证标准,探讨寒湿生态因子发病机制,观察"生物性致病因子"在体内的变化和发病情况,阐明外感发病的机制与环节,从而寻找外感疾病最佳预防策略和方案。
本课题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9-2011年)“生态医学思想下的中西医病因学比较研究”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建立生态病因学理论基础上,对生态病因学理论的进一步实证研究。.本研究人工模拟寒环境因素对正常及肺气虚大鼠一般情况、肺组织形态的影响、肺组织蛋白组学差异分析;人工模拟外湿环境对正常及脾阳虚大鼠一般情况、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脾组织形态的影响、脾组织蛋白组学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模拟外寒环境因素对正常及肺气虚组大鼠的一般情况、肺组织形态、肺组织蛋白都有影响,对肺气虚组影响更为明显。成功地复制了内外合邪(肺气虚+寒邪)大鼠模型。课题通过对各组大鼠蛋白质谱进行差异分析,鉴定的65个差异蛋白点,20个上调,45个下调。利用PMF的方法鉴定了7个与肺气虚证可能相关的差异表达的蛋白质、10个与寒邪犯肺可能相关的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其中转胶蛋白、真核翻译起始因子与肺气虚证有相关性,而热休克蛋白70、血清蛋白前体、纤维蛋白原、苹果酸脱氢酶、柠檬酸合酶则和“内外合邪”大鼠(寒邪作用于肺气虚机体)可能有相关性。人工模拟外湿环境因素对正常及脾阳虚组大鼠的一般情况、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脾组织形态、脾组织蛋白都有影响,对脾阳虚组影响更为明显。鉴定差异蛋白质20种,脾阳虚时表达上调的有11个 ,表达下调的有6个。外湿刺激时表达上调的有11个,表达下调的有4个。外湿刺激脾阳虚体质时表达上调的有9个 ,表达下调的有5个。结蛋白、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载脂蛋白A-I、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1、异质核核糖核蛋白A2/B1与脾阳虚证相关,其中结蛋白、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已初步被证实与脾阳虚证相关。载脂蛋白A-I、肌动蛋白相关蛋白2/3复合物亚基5、结合珠蛋白与湿邪致病有关。肌球蛋白调节轻链9是外湿环境下脾阳虚大鼠致病独有的生物因子。.本研究确证了中医外因、内因两因致病较单因致病的机体易感性,还进一步证实了个别蛋白质是肺气虚证、脾阳虚证相关的疾病特异性蛋白,外邪致病(寒邪、湿邪)的生物性因子。为研究寒邪伤肺、湿邪伤的蛋白质学致病机制提供了科学研究基础资料,同时为内外合邪动物模型提供了一定的实验研究依据,为中医病因学研究提供有力科学依据,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疾病开拓新的思路、寻找多元的方法。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当归红芪超滤物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炎症因子及PI3K、Akt蛋白的影响
HPLC 与 HPCE 结合测定复方湿生扁蕾胶囊中 6 种化学成分含量
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时显式算法稳定性条件
基于抚育间伐效应的红松人工林枝条密度模型
从肠道微生态失衡探讨寒湿外邪加重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机制
湿邪致病机理的实验研究
小RNA对病原细菌中致病因子的表达调控研究
中医邪正发病学说与免疫及微生态平衡相关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