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提出一种新型储能系统- - 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它采用电站低谷(低价)电能将空气压缩到超临界状态(同时存储压缩热),并利用存储的冷能将超临界空气冷却液化储存(储能);在用电高峰,液态空气加压吸热至超临界状态(同时液态空气中的冷能被回收),并进一步吸收压缩热后通过膨胀机驱动电机发电(释能)。在此过程中一些废热可以被回收以提高系统效率。由于空气在超临界条件下的特殊性质,本项目提出的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有可能拥有能量密度高、储能周期不受限制、效率高、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适用于各种类型电站、对环境友好、能够回收中低温(热值)废热等优点。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将建立首个小型超临界压缩空气的储能系统实验台,系统地研究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基础理论、超临界空气流动与传热特性、部件性能和系统整体性能等;并可为储能理论与装置、超临界流体的流动与传热、高/超高负荷压气机/膨胀机等的研究与发展做出贡献。
本项目系统地研究了一种新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它采用电站低谷(低价)电能将空气压缩到超临界状态,并利用存储的冷能将超临界空气冷却液化储存(储能);在用电高峰,液态空气加压吸热至超临界状态,并进一步吸收压缩热后通过膨胀机驱动电机发电(释能)。该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具有能量密度高、不受地理条件限制、不依赖化石燃料等优点。本项目全面完成了计划的研究内容,建立了首个小型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实验台;在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热力特性、超临界空气流动与传热特性、高负荷压气机和膨胀机流动与损失特性、系统集成与控制机理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申请专利10项,发表论文25篇(SCI收录15篇/EI收录17篇);为新型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研究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能谱联合迭代重建在重度肝硬化双低扫描中的应用价值
太阳能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BIPV/T)研究新进展
玉米临储的“政策成本”
非均质储层纳微米聚合物颗粒体系驱油实验研究
自生"加大"含铁白云石胶结物特征及对致密砂岩储层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4+5段为例
集成LNG冷能利用的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研究探索
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全寿命期热经济性研究与碳排放评价
面向能源集成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建模与优化研究
低品位热能-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集成优化与储气室传热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