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国内市场分割"与"产业地理集聚"这两个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本课题拟系统考察区域贸易壁垒、地方保护主义以及产业空间分布影响我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形成原因与作用机制,并对我国出口贸易迅速扩张的深层次原因提供微观解释。理论建模在新新贸易理论、新经济地理学中引入我国内部多区域分工与国内市场分割,构建不完全竞争异质性企业下的多区域、多产业一般均衡贸易模型,以考察区域贸易壁垒、地方保护主义、企业出口外溢对出口决策以及产业地理分布的微观影响与动态效应。经验研究基于1998-2007年连续跟踪的大型微观企业数据集,重点利用配对与倍差法等因果推断技术,并结合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多项式选择模型等来评估国内市场分割、地方保护主义与产业地理集聚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实际影响,尤其是出口市场中企业进入与退出的动态模式变化,并进而探讨促进国内市场整合、消除国内贸易壁垒与我国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启示。
本课题研究严格遵循申请书所确定的研究计划与研究目标,紧密围绕“国内市场分割、地理集聚与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的核心问题,从国内贸易壁垒、地方保护主义与空间过度集聚等多个角度考察了中国出口企业的出口绩效与生产率差异。在研究过程中,申请人与研究团队能够按照申请书拟定的研究进度安排,较好地完成了课题研究各个阶段的研究任务与预定目标。通过课题组的共同努力,本项目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已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等重点中文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0篇,在《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Economic Inquiry》等SSCI英文国际期刊发表论文3篇,另有两篇论文已经被《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世界经济》接收待发表。.课题组研究成果具体集中在以下两个领域。一是系统考察存在国内市场进入壁垒与区域间贸易成本情形下的企业多目标销售行为,从国内贸易壁垒的视角来解释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形成与产生。课题组从中国国内市场分割与区间贸易壁垒这一重要现实背景入手,系统、全面地考察存在内部市场分割下的企业多目的地销售行为,不仅证实了国内市场分割与区域间贸易壁垒对中国企业出口扩张具有重要影响,而且还全面探讨了存在市场分割情形下的中国国内企业多目的地市场销售行为。二是系统探讨地理集聚与行业集中对中国企业出口模式的外溢效应,尤其是强调中国企业出口市场的空间拥挤与过度出口现象。中国出口贸易长时期的快速数量扩张不可避免地带来出口企业的过度集聚与恶性竞争,从而引发了出口拥挤现象。此外,本课题还针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企业出口扩张的增长路径,从出口干中学(learning by exporting)、长时期内中国出口企业进入与退出的序贯动态决策(sequential export)等重要角度研究了中国微观企业出口行为的决定因素与影响效应。.总体而言,本课题研究基于翔实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集与海关统计数据集,对国内贸易壁垒、地方保护主义与中国企业出口行为进行了多角度的经验考察,较好地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口贸易快速扩张的微观机理与扩张原因,并对今后我国贸易政策的调整提供了有益的研究启示。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资本品减税对僵尸企业出清的影响——基于东北地区增值税转型的自然实验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贸易地理与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之谜"
制造业地理集聚对企业生产率与出口绩效的影响
国内市场分割对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出口动态与出口质量
国内市场分割演进的测度、分解及经济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