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成为全球代工制造大国,但长期以来我国代工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并没有随规模扩张实现同步提升。本项目以代工制造业技术创新为研究对象,基于我国代工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和转型发展的实际,结合国内外知识溢出和吸收能力研究的最新理论和实践,采用包括规范的理论研究、博弈模型和数值模拟分析,以及综合了典型案例分析、问卷调查和回归分析等在内的实证研究等方法,解决代工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三个关键问题:(1)研究跨国代工体系内的知识溢出类型、边界和过程;(2)构建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模型,分析知识溢出促进本土代工企业技术创新的微观机制,并探讨最优研发模式;(3)构建吸收能力指数及其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研究,最终得出具有前沿性、原创性以及应用性的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技术创新的基础理论,为我国代工企业提升吸收能力和选择最优研发模式提供指导,为新时期推动代工制造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提供对策建议。
国际代工是我国沿海地区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典型形式。代工联盟内的知识溢出和学习行为对我国代工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产生了重要影响。吸收能力被认为是影响国际知识溢出效应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本项目主要研究以下内容:(1)研究跨国代工体系内的知识溢出类型、边界和过程;(2)构建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模型,分析知识溢出促进本土代工企业技术创新的微观机制;(3)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代工企业为样本,构建吸收能力指数及其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研究。. 本项目的研究结果主要体现在:(1)基于价值链分工的全球创新网络的知识溢出类型包括:显性知识溢出和隐性知识溢出。两类知识溢出均对创新过程有积极促进作用,但隐性知识溢出对技术创新更具有本质意义。(2)本项目从结构维度构建吸收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R&D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知识管理四个大类指标。代工企业的吸收能力不仅对创新绩效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而且对知识溢出和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正的调节效应,即吸收能力明显增强了知识溢出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从结构维度来看,科技经费和人力资本明显增强了显性知识溢出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而社会资本和知识管理明显增强了隐性知识溢出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3)从技术创新的外部知识环境来看,在生产者驱动型价值链中,隐性知识溢出对代工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重要;而在购买者驱动型价值链中,显性知识溢出更重要。与购买者驱动型价值链相比,在生产者驱动型价值链中,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更重要。在融资便利的经济环境中,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相对更重要。.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我们初步建立起几个支撑后续研究的数据库:(1)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全国省份与主要城市的专利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区位与企业匹配的规模以上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数据库。(2)借助巨潮资讯网站公布的上市公司年报,建立了制造业上市公司创新数据库;(3)通过问卷调查,建立了针对珠江三角洲代工企业技术创新的数据库和重点代工企业追逐研究案例库。. 本项目的科学意义在于:融合全球价值链理论和吸收能力理论,探讨基于知识溢出和吸收能力的代工制造业技术创新微观机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理论意义。同时,在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下,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理解代工制造业技术创新的过程,进而指导代工制造业的创新与升级,因而有着较为重要的应用价值。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服务经济时代新动能将由技术和服务共同驱动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 —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基于关系对齐的汉语虚词抽象语义表示与分析
基于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知识溢出、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快速成形技术的云南制造业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研究
基于GVC和NVC双重嵌入的中国代工制造业升级路径研究
基于溢出源视角的R&D溢出与技术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