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玛亚历山大藻单细胞微卫星标记分析及其在种群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基本信息
批准号:40906081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19.00
负责人:刘永健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冯志权,许道艳,陈冠华,于姬
关键词:
单细胞PCR全基因组扩增微卫星标记塔玛亚历山大藻种群遗传学
结项摘要

赤潮生物种群遗传学是赤潮发生机制研究的重要内容。微卫星标记分析和单细胞PCR是赤潮生物种群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但其自身都存在不足。通过全基因组扩增技术整合微卫星标记和单细胞PCR技术,建立单细胞微卫星标记技术是赤潮生物种群遗传学研究的方向。近年来,塔玛亚历山大藻导致我国黄渤海贝类麻痹贝毒严重超标,而对于该海域塔玛亚历山大藻种群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基因流等资料知之甚少。本项目拟以塔玛亚历山大藻为材料,开发基因组微卫星标记,建立微卫星标记分析方法;建立塔玛藻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方法,并以其为桥梁,整合微卫星标记分析和单细胞PCR技术,建立塔玛藻单细胞微卫星标记分析技术;搭载国家海洋局趋势性监测项目采集我国黄渤海塔玛藻,单细胞微卫星标记技术分析其种群遗传结构,提供我国黄渤海塔玛藻遗传多样性、种群遗传结构、地理种群间基因流等基础数据资料,为塔玛藻赤潮发生机制研究、赤潮监测提供技术支持和基础数据。

项目摘要

采用FIASCO(Fast Isolation by AFLP of Sequences Containing repeats site)方法富集、分离海洋有毒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基因组DNA微卫星位点。测序分析的22个克隆中全部含有微卫星位点,插入片段大小为175-687bp,微卫星DNA的重复数最低4次,最高27次,平均11次;在全部的39个微卫星位点中,其中25个属于完美重复型,13个不完美重复型,1个复合型。设计合成塔玛亚历山大藻微卫星标记引物8对,其中6对引物能得到清晰的DNA产物条带。项目组采用TEM-PCR技术引物设计思路,针对这6个微卫星标记微点重新设计了PCR扩增引物,实现了单细胞塔玛亚历山大藻微卫星遗传标记的扩增。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DOI:10.3724/ SP.J.1123.2019.04013
发表时间:2019
2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DOI:10.19650/j.cnki.cjsi.J2007019
发表时间:2021
3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DOI:10.7685/jnau.201807013
发表时间:2019
4

不同施氮方式和施氮量对马尾松和木荷幼苗根系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不同施氮方式和施氮量对马尾松和木荷幼苗根系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DOI:10.5846/stxb201907071429
发表时间:2021
5

长链烯酮的组合特征及其对盐度和母源种属指示意义的研究进展

长链烯酮的组合特征及其对盐度和母源种属指示意义的研究进展

DOI:10.16441/j.cnki.hdxb.20190247
发表时间:2019

刘永健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海洋酸化对塔玛亚历山大藻产毒的影响及分子机理研究

批准号:41606140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庞敏
学科分类:D0605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中国沿海典型产毒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的遗传多样性与种源分析

批准号:41176088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杨维东
学科分类:D0605
资助金额:6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东海塔玛亚历山大藻共生菌的物种多样性及产毒能力研究

批准号:41206093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张晓玲
学科分类:D0605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黄胸蓟马微卫星标记筛选及其在我国的种群遗传结构研究

批准号:31201519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伍祎
学科分类:C1403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