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是一种大型的名贵经济鱼类,我国在90 年代开始了较大规模的鲟鱼人工繁殖和养殖的研究和实践,目前鲟鱼产量已经突破2万吨,占世界鲟鱼养殖产量的80%,成为了世界上的鲟鱼养殖大国。鲟鱼由于摄食量较大,幼鱼期间的摄食量可达体重的6 %以上。传统的养殖是靠大量投饵来获得高产量,所产生的残饵和鱼体排泄物既造成了水体污染,又对水质有较高要求的鲟鱼造成了生存威胁。因此,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投喂模式,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减少残饵和鱼体排泄量,从而降低环境污染,减少养殖成本。 本项目拟采用人工繁殖的施氏鲟和西伯利亚鲟的杂交后代为对象,在研究鲟鱼补偿生长的基础上,利用鱼类的补偿生长现象,研究不同的投喂策略对杂交鲟摄食、生长、饵料利用和鱼肉品质的影响,同时检测不同投喂模式对水质的影响,探讨各种投喂策略对于节约饲料成本、降低环境污染和改善鱼体品质的意义,为鲟鱼的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本项目采用人工繁殖的西伯利亚鲟及其杂交后代为对象,研究了鲟鱼对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的需求,探讨了不同水温下西伯利亚鲟的补偿生长,研究了不同的投喂策略对杂交鲟摄食、生长、饵料利用和鱼肉品质的影响,以及不同投喂模式对水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高温(29℃)和适温(18℃)下饥饿6天和12天的西伯利亚鲟能通过提高饲料效率实现完全补偿,饥饿18天的西伯利亚鲟能通过食欲增强和饲料效率提高共同作用实现部分补偿。饥饿后的西伯利亚鲟再恢复摄食不会影响到西伯利亚鲟的鱼体组成。在适宜温度下西伯利亚鲟各饥饿组肌肉弹性,硬度,咀嚼性等肉质指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采用“2d限食+2d饱食”、“5d限饲+5d饱食”、“5d投喂低蛋白饲料+5d投喂高蛋白饲料”和“10d投喂低蛋白饲料+10d投喂高蛋白饲料”这四种交替投喂策略都可以不影响杂交鲟生长和体成分。采用“5d限食2%BW+5d饱食”交替投喂策略,生产每吨鱼可比持续饱食投喂组减少6.6kg的氮排放量。.本研究表明,鲟鱼存在补偿生长现象,其实现补偿生长的机制是通过增强食欲和饲料效率;经过补偿生长处理的鱼体内脏脂肪降低,氮排放量减少。利用补偿生长的效应,采用 “5d限饲+5d饱食”的交替投喂策略,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减少氮排泄量,从而达到节约饲料成本、改善鱼体品质和降低环境污染和的目标,可为鲟鱼的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天津市农民工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
宽弦高速跨音风扇颤振特性研究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投喂策略对黄鳍鲷镉累积过程的影响及其生物动力学机制
人工调节活饵料营养要素对黑鲷仔稚鱼生长、存活的影响
卵磷脂和胆碱强化活饵料对黑鲷仔稚鱼生长、存活的影响
水体浊度、生境结构和饵料丰度对幼鳜捕食和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