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PS中大质量恒星形成区的亚毫米和毫米波分子谱线观测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11363004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50.00
负责人:宁长春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西藏大学
批准年份:2013
结题年份:2017
起止时间:2014-01-01 - 2017-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张辉杰,胡海冰,雷文华,索郎桑姆,徐金龙,何丽萍,刘晓兰
关键词:
塌缩谱线外向流恒星形成分子云
结项摘要

Celestial origin is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How massive stars form is still inconclusive. The massive star-formation process has two modes: accretion mode similar to the low mass star formation and form by the coalescence of low-mass and intermediate-mass stars. The study found that collapse is the most direct evidence to distinguish these two kinds of mode. Molecular outflows marks an important stage in the early evolution of star formation, it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new form massive stars. But the formed environment of outflow and its impact on the surrounding interstellar medium are not clear. The project combined the Qinghai Delingha 13.7 meters telescope and KOSMA millimeter/submillimeter telescope, CO 、HCO+,and their isotopic molecules of different spectral line data as the foundation, conducts the research and the analysis to the 480 BGPS sources. Since we use CO multiple spectral line to observe BGPS sources, so we can determine the outflow and collapse sources, and can be relatively accurately determined the dynamics temperature and density of molecular clou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large sample statistics, this project can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for the formation and environment of masssive stars.

天体的起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大质量恒星是如何形成的还没有定论。关于大质量恒星形成过程有两种模式:类似小质量恒星形成的吸积方式和由中小质量恒星并合形成。研究发现,塌缩过程则是区分这两种模式的最直接证据。分子外向流标志着恒星形成早期演化的重要阶段,它也是新形成大质量恒星的一个普遍现象。但是外向流的形成环境以及其对周围星际介质的影响尚不清楚。本项目将结合国内青海德令哈的13.7米毫米波望远镜和KOSMA毫米/亚毫米波望远镜,以CO及其同位素分子的不同跃迁谱线数据为基础,对480个BGPS源进行研究和分析。由于我们使用CO和HCO+多条谱线对BGPS源进行观测,所以我们可以确定外向流和塌缩源,以及可以相对准确的确定分子云的动力学温度和密度。通过大样本的统计分析,本项目可以增进对大质量恒星形成及其形成环境的认识。

项目摘要

大质量恒星的形成是类似于小质量恒星的形成过程,还是由中小质量恒星碰撞并合而形成还没有定论。外向流的形成环境以及其对周围星际介质的影响尚不清楚。基于上述问题,我们对该项目进行了研究。这个项目是由西藏大学理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共同执行完成的。项目所使用的观测数据主要是来自紫金山天文台德令哈13.7米毫米波望远镜。由于CCOSMA还没有正式运行,我们也使用释放的MALT90数据去完成此课题。此外,我们还使用了国际上存档的WISE、Spitzer、Herschel等多波段释放数据。项目执行期间,共发表SCI论文11篇,另有两篇在投稿中,超出项目预期研究成果。随着研究项目的进展,项目组还拓展了研究方向和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出了不少新成果,同时为相关的课题研究奠定一定基础。另外,在西藏羊八井CCOSMA亚毫米波望远镜4年的调试和维护工作中也起到一定推动作用。最后,以科研促进教学,推进了西藏大学的人才建设和教学水平提高。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DOI:
发表时间:2022
2

坚果破壳取仁与包装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

坚果破壳取仁与包装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

DOI:10.19554/j.cnki.1001-3563.2018.21.004
发表时间:2018
3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20
4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DOI:10.7544/issn1000-1239.2018.20170425
发表时间:2018
5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DOI:10.13465/j.cnki.jvs.2020.19.016
发表时间:2020

宁长春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银河系电离氢区周围介质的亚毫米/毫米波分子谱线观测

批准号:11403042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徐金龙
学科分类:A1501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ALMA亚毫米分子和原子谱线成像观测:近邻、遥远星系中的恒星形成区探测和恒星形成率定量的全新方法

批准号:11673028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Nanyao Lu
学科分类:A1403
资助金额:6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大质量恒星形成环境的红外亚毫米波观测新研究

批准号:11173056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何金华
学科分类:A1501
资助金额:7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ALMA亚毫米CO谱线成像观测:红移0.15的星系恒星形成效率的空间分辨研究

批准号:11803044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程诚
学科分类:A1403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