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环境考古和多学科研究发现,长江中下游区全新世以来受环境演变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出现过多次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灾变事件。遗地处文化层的中断和区内大量分布的埋藏古树是灾变事件的突出体现。宏观上看,这种灾变事件7000aBP以来至少苏北有过3次(6300-500aBP、4700-4000aBP、3800-3500aBP),江南有过两次(5000-4800aBP、4200-3800aBP),除5000-4800aBP受高海面影响显著外,其它事件以陆地洪水影响为主。上海地区成陆后,4000aBP以来曾有过局部地区又由陆变海的记录,这种演变值得上海未来城市建设高度重视。在三峡和江汉平原区,新石器文化发展受古洪水影响有从江南往江北、从西部往东部、从低地往高处迁徒发展的趋势。秦始皇元年至982AD本区洪灾多达201次,近百年来洪灾规模和频率仍在加大。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中国西南地区全新世以来地磁场考古强度研究
长江三角洲七千年以来环境质量变化的考古地层记录研究
青海南部高原藏区自然灾害调查与环境对策研究
芜申运河所经古中江流域环境考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