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问题:恶性脑肿瘤病人的平均生存时间不超过一年,脑肿瘤边界不清、脑结构复杂使手术具有高度风险。如何使化疗药物跨越血脑屏障、并使进入到脑室的化疗药物浓集于脑肿瘤是仍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目的:将具跨血脑屏障功能和具脑肿瘤靶向性功能的配体修饰到载药脂质体上,构建一种全新的具有双重靶向性抗恶性脑肿瘤载药脂质体。内容分六部分:(1)双重靶向性载药脂质体的构建与表征;(2)跨血脑屏障转运能力的测定;(3)对鼠C6脑胶质瘤细胞与体外脑肿瘤球治疗效果的研究;(4)双重靶向性机制研究与体外评价;(5)双重靶向性载药脂质体在C6脑胶质瘤荷瘤大鼠体内的药效学研究;(6)双重靶向性载药脂质体在动物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意义:脑肿瘤的化疗措施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本研究尝试探索新的抗恶性脑肿瘤化疗策略,为实现这一目标打理论与实验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临床意义。前期研究结果已为本课题奠定了立项基础。
恶性脑肿瘤边界不清、脑结构复杂使手术具有高度风险。如何使化疗药物跨越血脑屏障、并使进入到脑室的化疗药物浓集于脑肿瘤是仍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通过本研究,构建了一种新的具有跨越血脑屏障和靶向到脑肿瘤的双重靶向性载药脂质体。药物的包封率为92%,靶向性基团修饰量满足体内、外靶向性研究的需求;体外与动物体内研究结果显示,新建立的脂质体具有双重靶向性功能和增强的抗脑肿瘤效果。. 本研究探索了一种新的抗恶性脑肿瘤化疗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临床意义。发表论文7篇,申请专利2项,专利授权2项,培养硕士生6名,本科生10名,顺利完成了本项目的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 双靶向脂质体的构建及表征;.(2) 血脑屏障模型建立及跨血脑屏障转运能力的测定;.(3) 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作用研究;.(4) 双重靶向作用的体外评价;.(5) 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球的生长抑制研究;.(6) 双重靶向脂质体在C6胶质瘤大鼠药效研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Wnt 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青藏高原--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演化枢纽
新型载药纳米探针的构建及其针对易损斑块的靶向治疗
基于iRGD靶向载药脂质体-微泡复合体的超声成像引导给药治疗肿瘤的研究
pHIFU介导载药声敏脂质体增强药物靶向释放应用机制实验研究
基于热敏脂质体的多功能靶向ApoG2载药系统构建及其在胃癌协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