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层赤道异常时空变化特性观测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574149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80.00
负责人:宁百齐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赵秀宽,解海永,吴宝元,孙文杰,蓝加平
关键词:
电离层探测时空变化电离层赤道异常
结项摘要

The equatorial ionization anomaly (EIA) is a most important feature at low and equatorial latitudes in the ionosphere. It is also one of main content for ionospheric physics and space weather research. Observation on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equatorial ionization anomal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n understanding the formation and electrodynamical processes in the low latitude ionosphere. Meanwhile, It has a practical application for analyzing and predicting low latitude ionospheric effects of satellite navig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 this project, the equatorial ionization anomaly over China will be studied by a novel densely observation network with Beidou, GPS and GLONASS satellite beacon receiving and ionospheric vertical sounding technique. The EIA’s fine structure,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as well as day-to-day variability will be investiga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IA and its daily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is given by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roles of ionospheric parameters that control and affect the gene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EIA will also be discussed. By comparing the results with those EIA from different longitude sector,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ration mechanisms of EIA over China will be revealed.

电离层赤道异常是低纬和赤道电离层中最重要的电离层现象,一直是电离层物理和电离层空间天气的重要研究内容。对电离层赤道异常中不同尺度时空变化特性进行探测与研究,对理解低纬电离层电动力学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同时在分析和预测低纬电离层对卫星导航和通信的影响也具有实际应用前景。本项目通过基于我国北斗卫星信标的GNSS多信标接收和流动式电离层垂直探测,开发电离层赤道异常区密集阵列探测技术和分析方法,发展和建立电离层赤道异常峰区观测系统,实现对我国电离层赤道异常现象时空变化的综合探测,给出我国电离层赤道异常的精细结构、演化过程和逐日变化特性,统计分析我国电离层赤道异常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探讨各种电离层背景参数在电离层赤道异常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并与其它经度扇区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我国电离层赤道异常的地区特性以及可能形成机制。

项目摘要

中国南部处于电离层赤道异常区,该区域发生的各种时空尺度电离层结构与变化,一直是电离层物理和电离层空间天气的重要研究课题。本项目通过发展GNSS电离层TEC和流动式电离层垂直探测技术,建立综合观测网络,对我国电离层赤道异常区进行密集网络化观测,利用这些自主观测数据,分析研究我国南部电离层赤道异常区不同尺度电离层变化特性。项目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有,开发完善了BG2 GNSS电离层TEC监测仪和流动PDI2电离层数字测高仪有关技术,在我国南部电离层赤道异常区建立GNSS电离层TEC观测网络和电离层数字测高仪观测链并连续运行获取我国电离层赤道异常区探测数据。利用这些观测数据,给出了我国南部电离层赤道异常区电离层TEC时空变化特性,包括电离层日落增强,中国电离层东西差异,电离层赤道峰区移动与逐日变化和电离层扰动传播变化特性。首次观测到2018年4月18日磁暴主相后在东南亚大经度范围电离层TEC同时震荡现象,并发现这种大范围电离层TEC震荡与准周期行星际磁场Bz南向反转密切相关。通过比较分析中国地区不同纬度电离层峰值高度hmF2观测值和IRI2016模式预测值,给出了国际参考电离层模式采用的AMT2013,SHU-2015和BSE-1979方法在中国地区的适应性和精度。首次报道了电离层赤道异常峰北沿的武汉地区出现圆盘状的强Es结构,空间尺度达500公里宽,1000公里长。给出了中国低纬地区电离层不均匀体不同高度区域耦合特性,揭示出在2017年9月6日到9日磁暴期间,两次IMF Bz向南偏移引起的向东向极化的快速穿透欠屏蔽电场分别主导了美洲和亚洲扇区日落赤道等离子体泡的产生。项目的上述研究成果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报告交流,发表有关SCI论文11篇,对于提升对我国电离层探测研究水平,理解低纬电离层电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同时在分析和预测低纬电离层对卫星导航和通信的影响也具有实际应用前景。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0
2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3

吉林四平、榆树台地电场与长春台地磁场、分量应变的变化分析

吉林四平、榆树台地电场与长春台地磁场、分量应变的变化分析

DOI:10.14075/J.gg.2016.11.015
发表时间:2016
4

精子相关抗原 6 基因以非 P53 依赖方式促进 TRAIL 诱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凋亡

精子相关抗原 6 基因以非 P53 依赖方式促进 TRAIL 诱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凋亡

DOI:
发表时间:2018
5

极区电离层对流速度的浅层神经网络建模与分析

极区电离层对流速度的浅层神经网络建模与分析

DOI:10.6038/cjg2022p0255
发表时间:2022

宁百齐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40574072
批准年份:2005
资助金额:4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1127003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280.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批准号:41374164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9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1074113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0374055
批准年份:2003
资助金额:1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9784002
批准年份:1997
资助金额:14.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批准号:40774091
批准年份:2007
资助金额:4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赤道异常区电离层夜间变化与低纬哨声出现特性

批准号:49070219
批准年份:1990
负责人:保宗悌
学科分类:D0411
资助金额:4.5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电离层赤道异常的高度变化及经度结构

批准号:41704157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黄河
学科分类:D0411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电离层远东赤道异常区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

批准号:68971032
批准年份:1989
负责人:侯杰昌
学科分类:F0119
资助金额: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基于多卫星组网观测的赤道电集流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批准号:41874080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张莹
学科分类:D0405
资助金额:6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