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效应主要取决于其生物有效性,目前绝大多数国家的重金属环境质量标准和风险评价程序还是基于环境中重金属的总浓度而非实际暴露的有效浓度来衡量,忽略了环境介质的性质和生物体解毒机制的差异,并不能正确反映生物在现实污染土壤中的真实暴露情况。.本项目将选择不同污染类型的土壤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对重金属镉和砷的有效性的影响、污染土壤对蚯蚓的生态毒理效应、重金属在蚯蚓体内富集及分布;并建立以低浓度污染土壤重金属有效态来表征的生态毒理效应,揭示蚯蚓体内重金属在亚细胞水平上的分布与生态毒理效应关系,确定不同生物学水平上生态毒理效应对应的蚯蚓重金属镉与砷临界机体浓度和土壤重金属镉与砷对蚯蚓的毒性有效性的关系,发展和完善土壤污染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为制定我国土壤环境质量基准和标准,开展土壤污染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HPLC 与 HPCE 结合测定复方湿生扁蕾胶囊中 6 种化学成分含量
政策驱动下石羊河流域生态效应变化分析
农田节肢动物不同取样方法的综合比较
土壤微塑料胁迫下蚯蚓生态毒性效应及组学解析
基于生物有效性的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毒性机制及预测模型研究
长期土壤污染条件下蚯蚓对重金属镉毒性的整体防御体系
污染土壤/底泥中重金属的活化机理与生物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