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传统建筑的用料和工艺均和我国其他地方有很大差异,这些采用传统工艺和材料的建筑在西藏的文物建筑中十分常见,而现行的检测鉴定和加固方法不能完全适用于这些建筑。因此,本课题拟对藏式传统建筑常用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研究,以此为基础,将可靠度评估鉴定方法引入藏式传统建筑维修领域,并进一步探索合理可行加固方法,以期改变过去凭直观感觉和经验进行维修的方式,实现对藏式传统建筑结构可靠性的量化分析评估,并制定出合理可行的保护维修方案。
根据申请书的计划,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确定藏式传统建筑所采用的构件计算指标。在现行规范的基础上对藏式传统建筑所采用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弥补规范中对藏式传统建筑方面的不足,研究主要包括常见的砌体和木材。(2)现代加固材料应用于藏式传统建筑的作用机理和维修效果评估。主要是探讨目前已经采用的低压灌浆工艺对砌体性能的影响和不同的碳纤维粘贴方式对砌体性能的影响。(3)在实际研究过程中根据西藏建筑本身的特点,对工作内容进行了小范围调整,增加对急需解决的问题的工作量,并相应减少非常见问题的工作量。考虑木构件是藏式传统建筑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构件,且木材的生长和使用环境具有强烈的地域特点,而将其作为重点。在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上,增加了对藏式传统建筑中独有木柱的研究内容,对于现代加固材料应用于藏式传统建筑的作用机理和维修效果评估,也同样以木构件作为重点对象。. 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包括四个方面:(1)理论方面,在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四篇。分别为2011年,在《安徽农业科学》发表《西藏传统园林历史沿革探讨》;2012年,在《四川建筑科学》发表《碳纤维布加固西藏传统建筑木梁的性能研究》和在《建筑科学》发表《拉萨乡村传统民居与新式民居冬季室内热环境对比分析》;2013年,在《建筑科学》发表《西藏传统建筑梁柱歪闪问题研究》。(2)实践方面,在部分维修工程中对部分成果进行了小范围实践应用。如:西藏日喀则地区东噶寺、噶举寺保护修缮工程,西藏山南地区曲松县朗真寺文物保护工程,拉萨市城关区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维修重建项目等。(3)人才培养方面,组织了20余名本科生参与本项目,激发了学生的西藏传统建筑兴趣,培养了1名本科生到西藏自治区文物局文物保护研究所工作,直接参与西藏的各项文物保护维修工作。(4)获奖方面,依托本项目平台申报了《以传承和发扬藏式传统建筑文化为特色的建筑学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高校教学成果奖,在2012年分别获得西藏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和西藏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基于资本驱动的新型互联网营造系统初探
紫禁城古建筑土作技术研究
基于概率-区间混合模型的汽车乘员约束系统可靠性优化设计
顾及功能语义特征的建筑物空间分布模式识别方法
传统无机建筑材料的改性及其对云南岩土文物的保护加固研究
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理论--传统的自然观和建筑观
藏式传统建筑研究
西藏苯教建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