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用户隐私担忧与主动性泄露隐私信息之间的悖论:理论探索和基于社交网络的实证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71471156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2.00
负责人:王伟泉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
批准年份:2014
结题年份:2018
起止时间:2015-01-01 - 2018-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Son,Liang,张竞之,周立影,刘涛
关键词:
问卷调查信息泄露社交网络信息隐私信任
结项摘要

In the era of big data, online users' personal information has been increasingly utilized to provide personalized services to users. However, invasion into users' information privacy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severe. Despite concerns of Internet users on online information privacy, they often do not live up to their self-reported privacy concerns. They often engage in many paradoxical privacy-threatening behaviors (e.g., excessive self-disclosure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This inconsistency between privacy concerns of individuals and their own privacy-threatening behaviors is called privacy attitude-behavior paradox. This project will be conducted in the specific context of online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We intend to investigate the antecedents of privacy attitude-behavior paradox from two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One is according to users' psychological biases based on the construal level theory, and the other is the threats appraisal model. Empirically, we plan to conduct qualitative case studies and the survey method for to validate our research hypotheses.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在互联网上,个人信息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同时,侵犯个人隐私的案例也日益严重。尽管人们很担忧自己的信息隐私,网络用户却经常主动泄露个人的隐私信息。这种存在于人们的隐私担忧和实际行为之间的不一致有悖于传统的"态度-意图-行为"模型,用户对信息隐私的态度和行为的矛盾性(简称为"隐私悖论")引起了政策制定者和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本项研究主要是针对社交网络情境下的隐私悖论现象,即用户在使用社交网络时在对待信息隐私方面所出现的"言行不一"的现象(用户隐私担忧和社交网络中主动泄露隐私信息行为之间的矛盾)。本研究拟采用两个理论视角从个体微观决策层面来解释隐私悖论的产生原因。第一个理论视角是基于解释水平理论的决策偏差视角,第二个理论视角则是针对隐私侵犯的危害评估模型。我们计划通过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等定性定量方法展开研究。

项目摘要

在信息时代,尽管人们对于信息隐私愈加重视,个人隐私的泄露和侵犯在社交媒体上屡见不鲜,减少个人隐私的不必要披露和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研究问题。本研究主要关注社交媒体上的“隐私悖论”现象,即用户在使用社交媒体时的隐私担忧和主动披露隐私信息之间的矛盾。尽管学术界已认识到该现象会对社交媒体上隐私的泄露和侵犯带来极为重要的影响,对该现象的理解仍然有限。本研究旨从社交媒体用户的个体微观决策层面对隐私悖论的产生进行理论解释和实证研究。..通过一系列的案例分析和访谈,我们确认了社交媒体上的“隐私悖论”在中国情景下广泛存在,并认识到许多用户有冲动性的披露,同时对隐私侵犯的危害评估也影响用户在社交媒体上隐私的披露。基于此,我们采用了“思虑-冲动”的二元模型和隐私侵犯危害评估模型来从理论上来解释隐私悖论的产生。..我们收集了新浪微博用户的发布的微博信息,并对其中涉及的个人隐私进行了分析。对我们感兴趣的其它变量,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微博用户收集了相关数据。我们的实证分析发现用户在使用社交媒体时的隐私担忧与其主动披露隐私信息的相关性并不显著,从而进一步确认了在微博上“隐私悖论”的存在。我们也证实“思虑-冲动”的二元模型和隐私侵犯危害评估模型是两个有效的理论以解释隐私悖论的产生。在主动披露隐私信息时,用户并不只对披露隐私信息的得和失进行权衡(即二元模型中的“思虑”一面),更多的是基于冲动的披露,该发现拓展了传统的“态度-行为”研究框架和目前隐私研究中仅限于“思虑”的范式。同时,我们也发现了用户对隐私侵犯危害的评估会导致他们会对社交媒体的隐私设置进行调整,从而影响他们在社交媒体上的隐私披露。本研究的发现不仅对“隐私悖论”现象提供了理论阐释和实证论证,也对保护个人隐私有很深的实践指导意义和政策内涵。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跨社交网络用户对齐技术综述

跨社交网络用户对齐技术综述

DOI:10.12198/j.issn.1673 − 159X.3895
发表时间:2021
2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DOI:
发表时间:2015
3

基于FTA-BN模型的页岩气井口装置失效概率分析

基于FTA-BN模型的页岩气井口装置失效概率分析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04.015
发表时间:2019
4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DOI:10.3785/j.issn.1008-973x.2022.05.013
发表时间:2022
5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DOI:10.19818/j.cnki.1671-1637.2021.05.022
发表时间:2021

王伟泉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图数据的在线社交网络隐私无泄露信息发布研究

批准号:61170220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万猛
学科分类:F0205
资助金额:5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移动社交网络中隐私泄露风险度量研究

批准号:71671114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杜素果
学科分类:G0108
资助金额:4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社交网络中基于信息分享主体的隐私保护技术研究

批准号:61572259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马廷淮
学科分类:F0205
资助金额:6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社交网络的差分隐私保护方法

批准号:61502362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朱天清
学科分类:F0205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