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迪卡拉纪疑源类生物地层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672027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76.00
负责人:周传明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6
结题年份:2020
起止时间:2017-01-01 - 2020-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关成国,欧阳晴
关键词:
疑源类陡山沱组化学地层学埃迪卡拉纪生物地层学
结项摘要

The proposed research is focused on the paleontological investigations of acanthomorphic acritarchs from the early-middle Ediacaran chert nodules, as well as C, S, and Sr isotopic chemostratigraphy of the Ediacaran successions on the Yangtze platform of South China and Lesser Himalaya region of India. Through integrated bio- and chemostratigraphic approaches, the main tasks of this project are to confirm the first appearance horizon of acanthomorphic acritarchs after the termination of the Neoproterozoic global glaciation, to explore their highest level in the Ediacaran Doushantuo Formation and its temporal relationship with the middle Ediacaran Shuram/EN3 carbon isotope anomaly, and to try to establish acritarch biozones in the Doushantuo Formation of South China. Through collaboration with both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colleagues, this research will strengthe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South China successions in the future definition and recognition of GSSPs of the Ediacaran Series and Stages.

通过对华南扬子区和印度小喜玛拉雅地区埃迪卡拉纪早中期地层燧石结核样品的系统采集和大量薄片的磨制观察,开展带刺疑源类化石古生物学和生物地层学研究,以及相应的碳、硫、锶同位素化学地层学系统分析。综合利用疑源类生物地层学、同位素化学地层学以及其他地层学手段,确定新元古代大冰期结束之后大型带刺疑源类出现的最低层位;探寻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大型带刺疑源类出现的最高层位,验证它与埃迪卡拉纪中部显著碳同位素负漂移事件的时间关系;与国内同行合作开展华南埃迪卡拉纪早中期地层疑源类化石带的建立工作以及该套地层的精细划分和区域对比。本项目研究将进一步加强华南扬子区埃迪卡拉系剖面在确定埃迪卡拉系内部统与阶的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方面的国际竞争力,通过与国内外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争取将埃迪卡拉系第二阶的金钉子钉在华南扬子区的剖面上。

项目摘要

大型带刺疑源类是新元古代全球性冰期结束以后,埃迪卡拉纪早中期分布最广和最具代表性的海洋微体真核生物。它们除了在探讨真核生物早期演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之外,在埃迪卡拉纪早中期地层的内部划分和区域/洲际对比方面具有很大潜力。项目开展了华南扬子板块湖北宜昌和湖南张家界地区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燧石样品的采集、薄片磨制和微体化石观察描述和鉴定,以及碳酸盐岩样品的系统采集和碳、锶、硫同位素分析。项目发现一些区域性广布的带刺疑源类化石分子具有作为地层对比标志的潜力,但同时认为前人根据目前资料建立的化石带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尚需今后进一步工作来验证。湖北宜昌樟村坪地区陡山沱组磷块岩和燧石结核中产出的微体化石组合面貌与贵州瓮安地区非常相似,岩石地层学和碳同位素化学地层学对比表明樟村坪地区陡山沱组可以作为湖北三峡和贵州瓮安地区陡山沱组地层对比的联系桥梁,瓮安地区陡山沱组微体化石主产层位可以与三峡地区陡山沱组二段上部地层进行对比。湖北宜昌地区和贵州瓮安陡山沱组疑源类地层分布综合分析表明,华南埃迪卡拉纪早期疑源类演化模式具有三阶段特征。根据湖南张家界地区陡山沱组疑源类产出层位与碳同位素化学地层的相互关系,提出埃迪卡拉纪大型带刺疑源类在埃迪卡拉纪中部显著碳同位素负漂移事件(EN3)之后存在的可能性,这一推论得到蒙古和西伯利亚化石产出材料的支持。项目尝试开展了燧石结核和碳酸盐岩样品的微体化石酸泡分析,分离出少量三维立体保存的硅化疑源类化石标本,为华南陡山沱组带刺疑源类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根据生物地层学、同位素化学地层学、事件地层学和放射性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进展,项目提出华南埃迪卡拉系二统六阶的地层划分方案,并指出华南部分统和阶的界线剖面具有成为国际标准的潜力。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3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DOI:10.18402/resci.2020.12.01
发表时间:2020
4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5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DOI:
发表时间:

周传明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49902002
批准年份:1999
资助金额:1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0372006
批准年份:2003
资助金额:3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0772021
批准年份:2007
资助金额:4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埃迪卡拉纪刺饰疑源类形态分类定量化研究

批准号:41902006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欧阳晴
学科分类:D0201
资助金额:2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峡东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疑源类生物地层划分及其国际对比

批准号:41172035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刘鹏举
学科分类:D0202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三峡地区埃迪卡拉纪Tianzhushania演化及生物地层意义

批准号:41902019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尚晓冬
学科分类:D020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青藏高原羌塘南部埃迪卡拉纪地层研究

批准号:41602230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王明
学科分类:D0211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