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大群体连续自交、分离和选择,选育出玉米雄花小穗完全退化型温光敏核不育纯合系共78个大家系134个株系,形成了育性转换的系列新种质,丰富了玉米遗传资源。发现了两种基因温光互作不育类型,一是低温育性转换类型,二是高温育性转换类型。在分8期播种条件下鉴定,前者育性表现为不育—可育形式,5月5日以前播种为不育形态,转换时的平均气温为20℃,日长近14.5小时;后者育性表现为可育—不育—可育形式,5月25日至6月10日播种为不育形态,转换时的平均气温为25℃,日长14.5小时。首次对育性进行了分级;发现基因育性分化的多样性和基因与温光互作育性转换的复杂性;提出了相应的育种对重。认为选育低温不育类型是生产上的理想类型。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生物柴油化工利用创新的科学基础
人工湿地处理含盐废水的植物-微生物耦合作用机理与调控
利用氮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含盐废水脱氮过程氧化亚氮的产生机理
高含盐采油废水排放导致土地盐渍化的过程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