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及丙肝病毒感染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寻找防治丙肝的药物是世界医药研究者的紧迫任务。德格都o古日古木一7是蒙医临床治疗肝病的有效复方,对慢性肝病有确切疗效,但其活性成分及作用原理还不清楚。本课题拟用血清药物化学结合活性测定的方法对该复方的活性成分进行研究。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鉴定大鼠投用德格都o古日古木一7后吸收入血的成分并和标准品对照确定这些成分的结构;用植物化学法和合成法制备足够量的入血成分;以丙肝病毒成熟所需的蛋白酶和包膜生物合成所需的alpha-葡萄糖苷酶为靶点测试可吸收入血成分的活性,同时测试对实验性肝损害动物的保肝作用。其中丙肝病毒蛋白酶的活性将在活细胞内测定,比起无细胞体系更能反映体内的效果。通过这些研究阐明该蒙药复方的活性成分,探索其作用机理,提供世界公认的科学数据,并为制备现代化剂型打下基础。实验中发现的活性成分也可能成为开发新型防治丙肝药物的先导化合物。
古日古木-7是蒙医临床治疗肝病的有效复方,但其活性成分及作用机理不清楚,并且服用量大,病人不宜长期坚持。该复方由红花、诃子、紫花地丁、蓝盆花、麻黄、木通和石膏7味药材组成,成分繁多难以进行质量控制。本研究围绕“蒙药复方古日古木-7基于靶点的防治丙型肝炎活性成分研究”,对该蒙药复方的成分特别是可吸收入血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生物活性测定和药代动力学研究,阐述该复方的有效成分并探讨组方的合理性。结果鉴定出古日古木-7的50多种成分,包括2种新化合物:(1-没食子酸酰)葡萄糖基6′→12-诃子裂酸酯(17)和(1-没食子酸酰)葡萄糖基4′→12-诃子裂酸酯(18)。活性测试显示,诃子多酚成分及紫花地丁的双香豆素和蓝盆花的三萜成分有抑制丙型肝炎蛋白酶活性,其中诃黎勒鞣花酸(25)、木麻黄鞣宁(19)和5,5′-二秦皮乙素(28)的活性最好,IC50分别为5.2、9.6 和1.4 µM。熊果酸(44)显示了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IC50=30.7 μM)。红花成分则可能作用于其他靶点发挥防治肝病作用。对该复方吸收较好的23种成分进行了药代动力学研究发现,大鼠经口投入古日古木-7后,诃子的多酚成分鞣花酸(24)、诃黎勒鞣花酸(25)、诃子裂酸(20)及红花的多烯炔成分8(Z)-十烯-4,6-二炔-1-O-β-D-吡喃葡萄糖苷(12)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大。与单味诃子给药相比,复方给药时诃子成分的吸收更好。进一步研究显示,该组方能够增加诃子酚类成分的溶出率并减少肠内菌对这些成分的降解,说明古日古木-7组方的原理之一是增加诃子酚类成分的生物利用度。古日古木-7提取物经过大孔树脂分离的甲醇洗脱部分(MF)与古日古木-7相比,在保肝动物实验中的显效剂量大幅降低。MF主要含红花的8(Z)-十烯-4,6-二炔-1-O-β-D-吡喃葡萄糖苷(12)、诃子的鞣花酸(24)等酚性成分及蓝盆花的黄酮类成分和熊果酸(44),也含有麻黄的原花青素成分但基本不含有拟肾上腺素样作用的麻黄生物碱。以上研究阐述了蒙药复方古日古木-7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理,并为制备现代化剂型打下了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吉林四平、榆树台地电场与长春台地磁场、分量应变的变化分析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古戏台传音的秘密
蒙药古日古木单、复方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JNK通路机制研究
蒙药古日古木-13及其成分红花黄色素对视网膜光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理研究
木犀草素通过下调CISD1抑制铁死亡参与蒙药德都古日古木-7治疗慢性肝损伤的机理研究
蒙药古日古木-13通过miR-187调控RGC氧化应激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