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子模拟研究碳纳米颗粒物诱导产生ROS的机制

基本信息
批准号:21477016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80.00
负责人:李雪花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批准年份:2014
结题年份:2018
起止时间:2015-01-01 - 2018-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肇启东,谢晴,杨先海,罗天烈,娄昀璟,李绚
关键词:
活性氧物种氧化应激分子模拟构效关系碳纳米颗粒物
结项摘要

Oxidative stress induced by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has been regarded as the most acceptable mechanism of the toxicity of nanoparticles. However, the underlying pathways and mechanisms of ROS generation by carbon nanoparticles remain unclear. Based on th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this project will investigate the pathways of carbon nanoparticle-induced ROS generation through electron transfer and energy transfer processes. Simultaneously, experiments will be conducted to validate the molecular simulation results. Fluorescent tagged probe methods will be used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ROS generated by carbon nanoparticles in two ways: production of superoxide anion radical and hydroxide radical with existence of electron donor and production of singlet oxygen under irradiation. Moreover, we will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ype and quantity of functional groups and different electric structure to ROS generation, and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ctric structure parameters (ionization potential, electron affinity,electronegativity, etc.) and the production of ROS. Thereby, a theoretical approach for predicting carbon nanoparticle-induced ROS generation will be established by elucidat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ROS production.

碳纳米颗粒物诱导产生活性氧物种(ROS),引起氧化应激被认为是碳纳米颗粒物的主要毒性机制。然而,碳纳米颗粒物诱导ROS的产生途径、反应机制以及关键的影响因素尚不清楚。因此,本项目基于分子模拟方法,研究碳纳米颗粒物经电子转移和能量转移过程诱导ROS的产生途径和机制。采用荧光探针标记法,定量测试典型碳纳米颗粒物经电子转移诱导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经能量转移诱导产生的单线态氧,对分子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碳纳米颗粒物的表面官能团(种类和数量)和电子结构(金属性和半导体性)对ROS产生的影响规律,揭示碳纳米颗粒物的电子结构参数(电离能、电子亲和势、电负性等)与ROS的产生途径和水平之间的关系,阐明产生ROS的分子机制,建立碳纳米颗粒物诱导产生ROS的预测方法。

项目摘要

诱导活性氧物种(ROS)的产生,引发氧化应激是碳纳米颗粒物的主要毒性作用机制。研究碳纳米颗粒物诱导产生ROS的机制,对于评估碳纳米颗粒物的毒性效应至关重要。本项目采用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不同形状的碳纳米颗粒物诱导产生 ROS 的途径以及不同表面官能团修饰对碳纳米颗粒物诱导产生ROS的影响。同时,基于电子自旋共振光谱技术和分子探针方法测定了碳纳米颗粒物诱导产生 ROS 的水平。.基于能带结构的理论计算,发现富勒烯、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最低非占据轨道能均大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生成势(-4.3 eV),可以通过光致电子转移反应诱导生成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此外,富勒烯和碳纳米管的能隙值大于氧分子的跃迁能(0.97 eV),可通过光致能量转移过程诱导生成单线态氧。基于单电子占据分子轨道能,发现金属型碳纳米管能够通过电子转移诱导产生羟基自由基。此外,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石墨烯及其表面官能化衍生物的能带结构,发现羧基化石墨烯和氨基化石墨烯的能隙值大于氧分子的跃迁能(0.97 eV),表明光照下它们可经能量转移产生单线态氧。石墨烯及其表面官能化衍生物的最低未占据轨道能均大于-4.30 eV,表明它们可经电子传递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然而,石墨烯及其表面官能化衍生物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能均大于-6.70 eV,表明它们不能直接氧化水产生羟基自由基,羟基自由基产生可能通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发生歧化反应而生成。基于电子自旋共振光谱技术和分子探针方法测定石墨烯及其表面官能化衍生物光致产生ROS的水平,发现石墨烯及其表面官能化衍生物光致产生单线态氧的能力大小:羧基化石墨烯 > 氨基化石墨烯,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大小:羧基化石墨烯 > 氨基化石墨烯 > 未官能化石墨烯,产生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大小:氨基化石墨烯 ≈ 羧基化石墨烯。实验测试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吻合,说明本项目建立的碳纳米颗粒物诱导产生ROS的理论预测方法可用于纳米颗粒的水生毒性以及毒性作用机制的评价。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3

主控因素对异型头弹丸半侵彻金属靶深度的影响特性研究

主控因素对异型头弹丸半侵彻金属靶深度的影响特性研究

DOI:10.13465/j.cnki.jvs.2020.09.026
发表时间:2020
4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5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李雪花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21007008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21777019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6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肺炎支原体诱导ROS产生的分子机制及效应研究

批准号:30872798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陈志敏
学科分类:H2204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碳纳米团簇的分子模拟研究

批准号:20573102
批准年份:2005
负责人:蔡文生
学科分类:B030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土壤中持久性自由基诱导产生ROS氧化As(III)的微观机制研究

批准号:41701259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秦文秀
学科分类:D0709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几种纳米材料诱导胞内ROS的生成及毒性效应机制研究

批准号:21377146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宋茂勇
学科分类:B0607
资助金额:8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