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胞囊线虫病是世界大豆生产上重要病害,小粒黑豆是大豆抗线虫育种中的重要抗源,它可以抗大豆胞囊线虫的1号和3号等多个生理小种。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是目前世界上毒性最弱的小种,可以最大限度识别抗性基因。小粒黑豆的抗胞囊线虫分子代谢机制研究对于充分有效地利用小黑豆抗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小粒黑豆与感病品种辽豆10的杂交组合,获得遗传背景相同的抗感分离群体,采用双向电泳、HPLC等现代蛋白质分析技术对小粒黑豆抗大豆胞囊线虫的病程相关(PR)蛋白进行研究,分离纯化重要的抗大豆胞囊线虫的PR蛋白并进行序列分析,并与国际蛋白质数据库联机进行同源性检测,明确在小粒黑豆抗线虫分子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代谢途径,为我国的抗大豆胞囊线虫的基因工程育种和线虫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莱州湾近岸海域中典型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基于纳米铝颗粒改性合成稳定的JP-10基纳米流体燃料
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挖掘大豆蛋白质合成相关基因
Image super-resolution based on sparse coding with multi-class dictionaries
小黑豆抗大豆胞囊线虫的分子代谢机制研究
小黑豆抗大豆胞囊线虫分子抗性机理研究
中国小黑豆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抗性遗传规律的研究
大豆抗胞囊线虫新种质遗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