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病原真菌是重要的生防资源,阐明其侵染致病的分子机制对于充分挖掘其生防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前期工作中,从感病蝗虫体内的金龟子绿僵菌的cDNA文库中,发现了一个编码甘露糖基转移酶基因MaMnt1。甘露糖蛋白是细胞壁的重要成分,其糖链分布在细胞最外层,保护细胞壁,是昆虫免疫识别病原真菌中的抗原物。甘露糖基转移酶是参与蛋白糖基化修饰过程的重要酶类。在人类病原真菌中,该基因通过影响细胞壁的结构和组成,进而影响毒力。在昆虫病原真菌中,对蛋白的糖基化修饰还缺乏研究,MaMnt1的功能尚不清楚。本项目将利用报告基因gfp,结合冷冻切片等技术,分析MaMnt1在金龟子绿僵菌侵染致病过程中的表达特征;采用RNAi和超量表达等技术,研究MaMnt1与金龟子绿僵菌毒力的关系。本项目研究将阐明MaMnt1在真菌侵染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有助于理解昆虫病原真菌侵染致病的分子机理,可望为菌株改良提供目的基因和理论依据。
昆虫病原真菌是重要生防微生物,其细胞壁主要由多糖和蛋白组成,糖基化修饰对细胞壁合成至关重要。本研究以绿僵菌为材料,克隆了一个甘露糖基转移酶基因MaMnt1及其上游启动子序列。利用MaMnt1启动子控制egfp的绿僵菌转化子进行MaMnt1的表达特征研究,发现MaMnt1在菌丝生长和侵染寄主过程中表达水平较高。进一步分析绿僵菌基因组,发现了另两个甘露糖基转移酶基因MaMnt2和MaMnt3。分别敲除MaMnt1、MaMnt2和MaMnt3进行逆境敏感性分析表明,MaMnt1缺失后绿僵菌的抗氧化能力下降明显,菌体的细胞壁完整性和抗高渗能力无变化;MaMnt2和MaMnt3的单缺失对菌体细胞壁完整性、抗高渗和抗氧化能力均无显著影响。毒力分析表明MaMnt1、MaMnt2和MaMnt3单敲除后对绿僵菌毒力无显著影响。为了明确MaMnt1、MaMnt2和MaMnt3三个基因之间的功能是否存在互补机制,通过软件分析从这3个基因的cDNA序列中分别选取一段干扰效率高且序列特异性好的序列进行串联,构建MaMnt1/2/3的共干扰载体,并转化绿僵菌,筛选得到MaMnt1/2/3的共干扰转化子。逆境敏感性分析发现,共干扰MaMnt1/2/3三个基因后菌体细胞壁完整性和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降低,表明MaMnt1、MaMnt2和MaMnt3在维持绿僵菌细胞壁的完整性上存在功能上的互补。毒力分析发现,共干扰MaMnt1/2/3三个基因后绿僵菌毒力显著下降,表明MaMnt1、MaMnt2和MaMnt3在维持绿僵菌的正常侵染致病上也存在功能上的互补。真菌细胞壁中的多糖主要由葡聚糖、甘露糖和几丁质构成。葡聚糖合成酶为真菌细胞壁骨架成分——葡聚糖合成的关键酶。为进一步阐明细胞壁多糖的作用,本研究还克隆了绿僵菌的β-1,3-葡聚糖合成酶基因MaFKS并研究了其功能。与野生型菌株相比,MaFKS干扰转化子的细胞壁完整性和抗高渗能力显著下降,逆境条件下的产孢量显著降低。测定菌丝壁β-1,3-葡聚糖的含量,发现减少MaFKS的表达降低了绿僵菌菌丝壁β-1,3-葡聚糖的含量。本项目中有关MaFKS的研究内容已在SCI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1篇,有关MNTs研究内容的英文初稿已撰写,预计能够在SCI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另外,在本项目的资助下已申请专利2项,其中1项已获权。所以,本项目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人工智能技术在矿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中的融合应用
Rho GTP酶在绿僵菌生长发育及侵染致病过程中的功能分析
几丁质合成对绿僵菌侵染致病的作用机制
金龟子绿僵菌致病相关小RNA对寄主蝗虫靶基因调控的研究
O-甘露糖基化修饰影响绿僵菌细胞壁组成、结构及侵染致病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