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ri网建模在解决服务组合问题时遇到较大困难,组合后的模型描述无法继承原有模型的活性、有界、公平、可逆等属性,也无法继承原有分析过程.作为Petri网理论和应用研究的重要内容,本项目提出研究Petri网可重写理论是解决服务组合、重构的一个重要建模理论及分析方法。项目将集中研究Petri网可重写理论及分析方法,重点研究可重写Petri网的结构特点及分类,以建立Petri网可重写规则,深入研究重写后Petri网的性质(活性、有界性、公平性、可逆性、进程、语言等)保持及继承等基本问题,设计快速、动态的Petri网可重写生成器算法,实现Petri网快速、动态、自动重写,进一步研究可重写Petri网的系统建模能力,以及在缓解状态空间爆炸、降低分析复杂度等方面的优势,最后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在服务组合(可重构软件系统)的建模分析中,建立面向服务架构(SOA)系统可重构的形式化建模和分析方法.
本项目自实施以来,课题组成员按照项目计划任务书的有关要求,在广泛查阅和检索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最新的服务计算和Petri网研究进展,开展了Petri网可重写理论的相关研究,重点进行了Petri网可重写理论及分析方法研究。建立了可重写Petri网的结构特点及分类体系和相应类型的Petri网可重写规则,深入研究了重写后Petri网的性质(活性、有界性、公平性、可逆性、进程、语言等)保持及继承等基本问题。建立了基于可重写Petri网的服务组合、重构的理论及分析方法。设计了快速、动态的Petri网可重写生成器算法,实现Petri网快速、动态、自动重写。进一步研究了可重写Petri网的系统建模能力,以及在缓解状态空间爆炸、降低分析复杂度等方面的优势, Petri网的动态的服务组合模型及性质、动态工作流的QoS随机评价分析方法、复杂软件系统公平性验证方法、基于工作流的资源建模、云计算中的资源动态优化配置等方面的内容。项目的研究为丰富和发展了Petri网的行为理论,为系统的行为表达、分析和性质验证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项目实施以来,共发表论文11篇,其中SCI检索3篇,EI检索8篇。培养硕士研究生8人,先后开展了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学术交流,邀请了姚建铨院士、澳门大学校长赵伟教授、同济大学蒋昌俊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以及清华大学林闯教授等访问了山东科技大学,并进行了学术交流。举办了2012年中国计算机学会Petri网专业委员会会议。. 项目实施以来,经费支出在预算范围内得到有效合理使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可重写Petri网理论及在大规模动态分布式系统中的应用
动态Petri网理论及其在移动计算服务组合中的应用
逻辑Petri网演化推理机制研究及其在服务组合中的应用
随机模糊Petri网理论及在供应链建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