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发传染病- -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GA)近年来在我国渐成流行之势,其发病机制尚不明了。在前期研究中,我们首次发现HGA患者血液中存在高水平的微泡(MV)。最新研究证实,承载大量生物信息的MV,在机体炎症反应、血栓形成与免疫病理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我们推测HGA体内高水平MV可能是连接病原体和临床病理损伤的桥梁,与HGA疾病进展有关。因此,本项目拟进一步从整体、器官、细胞及分子水平等层次对HGA特异性与非特异性MV展开研究:(1)探索HGA相关MV的基本特征和蛋白质组学特点,及其与临床的关系;(2)研究MV启动炎症反应、凝血过程,及其免疫病理作用;(3)根据白质组学分析,寻找出MV中影响HGA发生、发展的关键蛋白,应用相应单克隆抗体进行干预,并研究其对疾病进展的阻断效应。本项目研究有助于阐明HGA中相关MV的致病作用及其机制,发现阻断HGA进展的新靶标,以期提高HGA治愈率。
本项目主要对SFTS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研究:.(1).探索性研究SFTS的病原学。 通过收集疑似SFTS病人的外周血标本,进行PCR 后转染测序,结果显示这些病人系SFTSV感染。(2)我们研究了SFTS患者微泡的基本特征与临床的关系;发现SFTS患者的外周血MV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MVs的水平高低与SFT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MVs的浓度越高,病情越严重。SFTS患者MVs水平量高低有望发展为SFTS病情诊断和预后的指标。(3)我们还研究了SFTS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我们发现SFTS患者的CD3+、CD4+T细胞百分率(均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进一步分析发现,CD3+、CD4+下降的程度与SFTS患者临床分期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急性发病期和重症型患者,CD3+、CD4+下降更明显。死亡患者不仅CD3+、CD4+剧烈下降,而且B细胞比值较存活者升高; (4)另外,通过对大量SFTS患者病情的分析,我们发现:SFTS发病的7天是病情进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数患者在入院后的第一个24小时发展为器官功能障碍,严重的SFTS更容易发展为MODS。我们还发现,SFTS患者MODS在72小时内好转时者死亡风险相对较低,而器官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较长时预后较差。死亡病人的连续Marshall评分(11.76±2.05)明显高于存活的病人(4.22±1.98)(p<0.001)。我们研究证实Marshall评分,高龄和低血小板计数是MODS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并能够预测SFTS患者的死亡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云南省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流行病学与病原学特征研究
可控性靶向超声微泡减少体外循环相关骨髓中性粒细胞快速释放的研究
血液和唾液中微泡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及其在肺癌诊疗中的应用
Axin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疾病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