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多年野外考察与引种,建立了目前搜集野生居群最全的中国野生牡丹种质资源圃,.并对引种的野生牡丹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通过采取各种措施使野生牡丹适应了当地.气候条件,已全部正常生长、开花、结实,并保持了原有的遗传特性;利用野生牡丹与各栽.培品种进行远缘杂交,试图将野生种的优良基因引入栽培品种,以培育出优良园艺品种,目.前已得到了5 批杂种。开展了牡丹原种形态学、细胞学、生物化学、孢粉学等方面的观察研.究,取得以下结果:(1)通过引种栽培试验,证明各牡丹种间及同一种不同居群之间的变异.是不可塑的,即由遗传决定(基因性质)的;(2)对9 个种15 个居群进行核型分析,发现.除前人报道的2A 核型外,还存在着2B、3B 核型,而且在紫牡丹安南居群中发现31.25%的.细胞具有染色体片段;(3)在黄牡丹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异常现象,如中期Ⅰ二价体.早分离、多价体,后期Ⅰ及后期Ⅱ染色体桥、落后染色体、微 核及多分体等。其中后期Ⅰ.同源染色体联会不分离为该种中首次报道;(4)对7 个种10 个居群的种子蛋白质谱带进行.分析表明原产四川、云南的紫牡丹、狭叶牡丹及黄牡丹之间遗传距离较大,将它们完全归并.作为紫牡丹(Paeonia delavayi)的复合体并不一定合适,分类学上仍应作为种的等级处理;.(5)对9 个种23 个居群进行孢粉分析,首次发现在牡丹花粉外壁纹饰中还存在条纹—网状.花粉及皱波—网状花粉,认为花粉分析对牡丹组种间的区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基于LBS的移动定向优惠券策略
基于5G毫米波通信的高速公路车联网任务卸载算法研究
行为安全损耗和激励双路径管理理论研究
中国牡丹栽培品种种质资源评价的研究
利用分子标记对野生.半野生柑桔种质资源进行遗传鉴定
海南野生胡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和保护利用
白芷的野生种质资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