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型景区是一种脆弱性的生态敏感区,由于不同性质的山地型景区具有不同的旅游开发和管理方式,因此旅游活动对植被影响的生态过程可能有所不同。山西五台山是佛教圣地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芦芽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项目以这两个景区为例,调查旅游开发的空间行为和植被景观的生态特征,首先建立和完善一套衡量旅游对植被影响的评价指标(包括指标的涵义和计量);其次,从宏观和中观角度,利用GIS和数量分析技术,研究旅游活动作用下植被的生态过程及其空间格局;最后,对比不同性质的山地型景区旅游活动对植被影响的生态机理,实现旅游生态学过程的综合和完善。该研究不仅有助于逐步完善旅游生态学的评价体系,为计量植被景观的旅游价值以及预警其风险度提供理论准绳;而且该研究也有助于揭示旅游活动对植被影响的内在机理,对于协调旅游开发和植被保护之间的矛盾以及加强景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错位视角下山地型景区品牌个性与旅游流时空动态演变机制研究
旅游干扰对喀纳斯景区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多尺度影响
旅游干扰下温带典型森林植被的旅游承载力研究
林下植被对长白山温带森林土壤关键过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