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冻融和壤中凝结水过程具有水分提升作用,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增加浅层土壤水分含量,该过程对半干旱区沙丘植物水分和养分的供给产生有利影响。本项研究以科尔沁沙地为研究区域,采用野外实地观测和试验室模拟方法,着眼于半干旱沙丘区土壤物理性水分提升过程,拟通过对土壤冻融过程和壤中凝结水的研究,明确其主要影响因素和发生条件,量化其水分提升数量,并对其生态效应进行评述,探讨利用土壤水分提升功能改善沙丘浅层土壤水分环境的可能性,为沙丘区植物提供更好的浅层土壤水分环境条件,提高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有效维持固沙植被的稳定性,为干旱沙丘区植被恢复过程提供理论支持。
土壤冻融和壤中凝结水过程可以增加浅层土壤水分含量。本研究以科尔沁沙地为对象,采用野外实地观测和试验室模拟方法,开展半干旱沙丘区土壤物理性水分提升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在土壤冻融过程中,产生了水分提升作用。0-160cm深度土壤水分增加了24.13mm(流动沙丘)和 134.12mm(丘间地),其中60-160cm土壤水分增加明显。(2)冻融过程土壤水分提升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土壤机械组成影响冻融过程的水分迁移数量,结构致密的丘间地土壤在冻融过程中可以产生更多的土壤水分迁移。地下水位埋深影响土壤冻融过程中的水分运移,较高的地下水位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更多的壤中水分提升。地表覆盖影响土壤冻融过程水分迁移,裸露地表比覆盖条件下更有利于土壤水分提升。在土壤的降温过程中,土壤温度与土壤水分呈现显著的相关性。(3)壤中凝结水对浅层土壤水分产生补给作用,生长季节24h可产生0.070-0.097mm的壤中凝结水。(4)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发展,在1981-2011年期间,科尔沁沙地土壤冻融循环次数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并且土壤冻融温度的波动幅度也呈现减少的趋势。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半干旱沙丘-草甸相间地区蒸散发时空尺度效应与耦合拓展
半干旱黄土区柠条群落与土壤水分环境相互响应研究
半干旱沙地流动沙丘集水功能研究
半干旱沙区流动沙丘与丘间低地过渡带的植被过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