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关于岩溶性储层的油气成藏研究多位于岩溶平台、风化壳潜山等古地貌高部位,但在岩溶斜坡等低部位,天然气的成藏过程和机理研究相对薄弱。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下古生界位于米脂凹陷西南方向的岩溶斜坡上,目前在奥陶系顶部的碳酸盐岩储层已有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发现。该课题将通过区内200余口钻井的地质、测井和野外地质、地震资料,应用先进的测试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针对延安地区下古生界顶部天然气成藏的特点,在成藏主控因素和气-水分布规律研究基础上,突出控制油气运移、成藏的流体动力和输导条件这两大关键因素,以储层有机质和流体所包含的成藏信息作为直接证据,分析上古生界天然气向下运移的方式、途径及在下古生界成藏的条件、过程和机理。通过延安地区天然气成藏的典型解剖,并与靖边气田进行对比,有助于形成鄂尔多斯盆地岩溶斜坡碳酸盐岩内天然气成藏过程和机理的基本认识,并有望开辟一个新的油气勘探领域。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下古生界位于米脂凹陷西南方向的岩溶斜坡上,在奥陶系顶部的碳酸盐岩储层已有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发现。针对延安地区下古生界顶部天然气成藏的特点,着眼于控制油气运移、成藏的流体动力和输导条件这两大关键因素,以储层有机质和流体所包含的成藏信息作为直接证据,分析延安地区天然气的成藏过程和机理,并与靖边气田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内容涉及岩溶古地貌、储层特征和油气成藏机理。研究认为,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是下古生界天然气的主要来源。表生作用和以酸性流体为主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孔、洞、缝为油气充注提供了储集条件,根据恢复出的三叠纪以来古流体动力演化特征,结合储层中流体活动微观特征,探讨了下古生界天然气的成藏过程和机理。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山西组发生的第二、三期油气充注,在向下运移动力的作用下,沿着砂体-裂缝输导体向下运移到风化壳,由古沟槽处和岩溶高地铝土岩缺失处进入马家沟组,在古地貌高点及沟槽附近,以及东部酸性流体活动形成的次生孔隙中聚集成藏。晚白垩世,烃源岩生烃能力降低,已有的天然气聚集进入调整阶段。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高压工况对天然气滤芯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古戏台传音的秘密
近水平层状坝基岩体渗透结构及其工程意义
基于可拓学倾斜软岩巷道支护效果评价方法
华北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暴露不整合研究及其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成岩、成藏耦合机理研究
中国南方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气成藏的构造-热力作用效应
山西古生界典型成岩型成矿序列形成中的水-岩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