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不同雷暴过程电荷结构的分布特征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305003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6.00
负责人:李亚珺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批准年份:2013
结题年份:2016
起止时间:2014-01-01 - 2016-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王素举,刘慧,何振芳,温颖
关键词:
雷暴电荷结构统计分析闪电活动三维闪电定位系统
结项摘要

The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 of charge structure under special thunderstorm conditions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will be studied by statistical analysis integrated data on thunderstorm. The data came from the comprehensive observation on thunderstorm with four years in the northeaster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by us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VHF Location System of Lightning and broadband field lightning mapping system and Dual - polarization Doppler radar. The evolution of different lightning flash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understorm will be statistical analyzed with combination of fast and slow electric field chang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rge structure of thunderstorm and the lightning activity will be discussed. The cause of the form severe weather in the plateau will be studied, with the Multi- parametric echo information and conventional meteorological sounding data, to make known the form mechanism of charge structure of thunderstorm in this area. the research result not only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thunderstorm charging and discharge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but also be helpful to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warning of severe weather.

本项目利用多站闪电VHF辐射源三维定位系统和宽带电场三维闪电定位系统以及双偏振多普勒雷达,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四年观测获取的大量雷暴过程同步综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深入研究青藏高原地区特殊雷暴条件下电荷结构的分布及其演变特征;并结合快慢电场变化资料,统计分析雷暴发展过程中各类型闪电活动的演变规律,探讨雷暴电荷结构和各类型闪电活动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双偏振多普勒雷达回波参量和常规气象探空资料,针对强降水过程的闪电活动和雷暴电荷结构进行研究,从电荷结构角度探讨高原强雷暴灾害性天气的形成原因,揭示该地区雷暴云电荷结构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不仅可以深入认识青藏高原雷暴云起电和放电的机理,而且可以为强雷暴灾害性天气预警和雷电防护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摘要

利用高精度GPS时钟同步的闪电VHF辐射源三维定位系统和宽带电场变化三维定位系统获取的青藏高原地区雷暴过程的闪电综合资料,以及雷暴过程回波和流场资料,结合探空资料,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雷暴电荷结构、闪电活动,以及强降水过程雷暴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对该地区雷暴电荷结构研究中发现,该地区雷暴电荷结构呈现多样性,经常呈现反极性,正常偶极性以及三极性电荷结构,但在雷暴消散阶段,雷暴电荷结构也会呈现多层结构。对雷暴电荷结构形成多样性原因进行分析发现,主要是由于雷暴单体之间碰撞合并而造成单体原电荷结构的重新排列分布,形成了新的电荷结构。对强降水过程雷暴电荷结构分析认为,强降水拖曳作用,对电荷结构改变也有作用。利用探空资料对雷暴发展各个阶段对应不同极性电荷区进行分析,认为青藏高原地区雷暴起电区域位于反转温度层以下,正电荷区主要为带正电的霰粒子,而负电荷区为带负电的冰晶小粒子。随着雷暴发展,雷暴云内上部正电荷区主要由位于反转温度层以上的冰晶小粒子带正电形成。通过对雷暴过程闪电活动进行分析发现,该地区雷暴依照闪电类型主要分为三类,即负地闪为主的,云闪为主的,以及负地闪和云闪相当的。闪电的发生依赖于强回波区,但闪电辐射源主要分布在回波梯度变化较大的地方,云闪的发生更依赖于强回波区。通过对雷暴中闪电各类型参数统计,发现一类短时放电类型闪电,该类型闪电是该地区一类特有的闪电。对闪电初始预击穿过程脉冲簇极性和电荷结构研究发现,两者存在很好的对应性。上述研究结果在雷暴电荷结构的研究上不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且在应用闪电VHF辐射源三维定位分析判定雷暴电荷结构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该项目研究成果对雷电物理机制的研究也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并可应用在气象、电力、森林防火等部门的雷电灾害的监测预警中。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DOI:10.13836/j.jjau.2020047
发表时间:2020
3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DOI:10.11918/j.issn.0367-6234.201804030
发表时间:2019
4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DOI:10.16506/j.1009-6639.2018.11.016
发表时间:2018
5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DOI:10.7544/issn1000-1239.2018.20170425
发表时间:2018

李亚珺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北京地区雷电放电特征和雷暴电荷结构研究

批准号:40475002
批准年份:2004
负责人:张义军
学科分类:D0505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青藏高原东北部雷暴放电源VHF辐射功率时空演变和电荷结构观测研究

批准号:41375010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张广庶
学科分类:D0505
资助金额:9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华北地区雷暴云内电荷结构和闪电放电过程的探测实验研究

批准号:41630425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郄秀书
学科分类:D0505
资助金额:35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4

闪电放电重置雷暴云电荷和电位分布的数值模拟研究

批准号:40705003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谭涌波
学科分类:D0505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