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负氢化合物及其氧化形式的机理和应用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2107204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35.00
负责人:许华建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杨庆华,裴波,张钧君,王珏玉,张博,万薪,杨春燕
关键词:
理论计算有机负氢化合物仿生合成负氢转移机理光催化反应
结项摘要

有机负氢化学是近年来物理有机化学界的新宠,已吸引了化学工作者们广泛的关注。本项目将系统地结合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研究,突出解决有机负氢化合物反应机理中极富争议性的问题,建立完整的有机负氢转移理论体系,帮助我们理解生命体系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准确机制;系统地开展各类有机负氢化合物在还原反应、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发展温和、绿色和高效的氧化还原催化体系,找到极具应用潜力的各类选择性还原试剂、可再生循环的催化剂;探索可真正模拟生命体内新陈代谢中相关还原辅酶的模型有机负氢化合物,并积极拓展这类替代分子的应用范围,为其他还原辅酶模型物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持。

项目摘要

该项目按原定研究计划,在如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a)成功的揭示了三种苯并咪唑类五元环有机负氢化合物PBI、DMBI、PBT的反应机理,建立了相对完整的有机负氢转移理论体系;成功的在HCOOH/Et3N体系中实现了BNA+/BNAH的循环再生,模拟了生物体内BNA+/BNAH在HCOOH及FDH(甲酸脱氢酶)作用下的循环再生,有助我们理解生命体系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准确机制。.b)成功的将有机负氢化合物BNAH固载到磁性 Fe3O4纳米颗粒上,实现了有机负氢化合物BNAH的循环利用,并成功的应用到α,β-环氧烷酮的反应中;成功的将有机负氢化合物HEH嫁接到水溶性高分子聚丙烯酸(PAA)上,解决了有机负氢化合物水溶性差的问题。.c)实现了有机负氢化合物HEH在无任何添加剂的条件下醛的还原胺化反应,发展了一种简单易行,温和高效,无毒安全的还原胺化反应;实现了在清洁氧化剂H2O2(30%)的作用下,有机负氢化合物AcrH+ClO4-催化四元环酮的Baeyer -Villiger氧化反应,发展了一种温和高效、绿色的Baeyer-Villiger氧化催化体系。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DOI:10.15986/j.1006-7930.2017.06.014
发表时间:2017
2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DOI:10.16285/j.rsm.2019.1374
发表时间:2020
3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DOI:10.13249/j.cnki.sgs.2020.08.003
发表时间:2020
4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影响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影响

DOI:10.3969 /j.issn.1002-266X.2016.23.023
发表时间:2016
5

瞬态波位移场计算方法在相控阵声场模拟中的实验验证

瞬态波位移场计算方法在相控阵声场模拟中的实验验证

DOI:
发表时间:2020

许华建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有机和生物有机不饱和化合物负氢亲合势的测定

批准号:20672060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朱晓晴
学科分类:B0307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辅酶NADH模型物负氢转移机理及其在有机小分子催化中应用研究

批准号:20802015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许华建
学科分类:B0307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新型有机负氢转移试剂- - N(1),N(3)-二取代的咪唑啉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批准号:20502014
批准年份:2005
负责人:郭炜
学科分类:B0111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过渡金属诱导的"质子-负氢"双功能化加氢、脱氢机理及催化应用研究

批准号:21072188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李兴伟
学科分类:B0102
资助金额:3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