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利用全基因组SNP分型和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皱纹盘鲍日本群体、我国原始野生群体以及我国北方沿海6个主要皱纹盘鲍养殖海区的养殖群体和自然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引进日本皱纹盘鲍对我国自然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主要内容包括:1)对各群体进行全基因组高通量SNP筛查分型和SSR标记分析,描述各群体遗传结构特征,分析群体遗传差异;2)筛查日本群体和我国原始野生群体的特异性位点,分析其在各海区自然群体中的传递、扩散和演化;3)分析杂交鲍与日本群体的反复回交对自然群体遗传影响的累积效应;4)评价不同养殖模式与本土自然群体受日本群体遗传影响程度的关系;5)综合分析我国自然群体遗传演化趋势,以及引种日本皱纹盘鲍对我国本土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为皱纹盘鲍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利用SSR标记和AFLP标记,对我国北方皱纹盘鲍主要分布地,包括大连、烟台、青岛、荣成等自然海区共4个皱纹盘鲍群体进行了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发现荣成野生群体与其它三群体间存在显著遗传分化,而大连、烟台、青岛群体间分化不明显。荣成和青岛野生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大连和烟台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小。皱纹盘鲍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的个体间。课题组进而比较了皱纹盘鲍中国自然群体与日本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发现各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水平较低。.为进一步在全基因组水平考察中国群体和日本群体的差异,并获得具有群体特异性的位点用于中国皱纹盘鲍群体遗传结构变化分析,课题组开展了皱纹盘鲍中国群体、日本群体、两群体杂交后代的基因组测序。利用三个群体的测序数据对皱纹盘鲍基因组进行了拼接组装和注释,分析了皱纹盘鲍基因组特征,为开展皱纹盘鲍群体基因组学研究打下了基础。.课题组对皱纹盘鲍基因组中的重复序列和SNP进行了筛查,开发了49个SNP标记,进而利用这些标记对大连、青岛、荣成三个海区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发现荣成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略小于青岛和大连群体,并与青岛和大连群体间有显著的遗传分化。.通过比较皱纹盘鲍中国群体、日本群体及杂交子代群体基因组,筛查到1,317个中国或日本群体特有的等位基因(SNP位点),并利用HRM技术对32个位点进行了验证,开发出5个在中国和日本群体中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显著的SNP标记。利用这些标记,对日本群体与中国野生群体、养殖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日本野生群体与中国各群体遗传分化显著,最小遗传分化出现在中国野生群体与荣成群体间,其次是青岛与大连群体间。因此,基于中国和日本群体间差异SNP位点的遗传分析提示,中国养殖群体较好的保持了中国本地种的遗传信息,尤其是荣成养殖群体。该结论与利用SSR和AFLP标记分析得出的中国和日本群体间分化不明显的推测不一致,可能的原因,一是中国和日本群体在基因组整体水平差异较小,即群体间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显著的位点较少;二是利用SNP标记分析的群体是养殖群体,且含有近年取样的群体,而我国北方企业近年几乎全部采用选择育种而非与日本群体杂交或者回交来进行鲍苗种繁育。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触角、下颚须及产卵器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养殖杂交鲍对皱纹盘鲍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
西氏鲍与皱纹盘鲍渐渗杂交及其遗传影响研究
中国近海皱纹盘鲍自然和养殖群体遗传结构的比较研究
光照对皱纹盘鲍行为与生理的影响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