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和gE对鸭瘟病毒衣壳蛋白、囊膜糖蛋白沿神经元轴突顺向运输的影响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67015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0.00
负责人:陈柳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批准年份:2016
结题年份:2020
起止时间:2017-01-01 - 2020-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张存,张清芳,余斌,倪征,云涛,叶伟成,华炯钢
关键词:
gI顺向运输神经细胞gE鸭瘟病毒
结项摘要

Similar to several other alphaherpesviruses, duck enteritis virus (DEV) is neurotropism and could infect host's nervous system and become latent. Under appropriate conditions, the latent viruses could be reactivated and its progeny virus could be transported from neuron soma to peripheral nerve endings or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hus result in recurrent infections. At present, there are no reports about transmission routes of neuropathology or viral proteins related to neurovirulence of DEV. In several alphaherpesviruses, gI and gE have been reported to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transport in neurons, as well as neurovirulence. To elucidate the effect of gI and gE on anterograde transport of DEV capsid and glycoprotein in neurons, this study will be carried out by constructing and screening a "two-color" DEV recombinant expressing a fluorescent glycoprotein and capsid by "two-step Red recombin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established infectious clone of DEV strain. Next, based on the obtained "two-color" DEV recombinant, gI and gE single and double-gene deleted recombinant viruses will be constructed,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viruses on neurons will be analyzed. Finally, the effect of DEV gI and gE on axon anterograde transport of viral proteins will be evaluated. This study will be useful for understanding long-distance axonal transport of DEV and elucidating molecular mechanism of virus reactivation from latency.

与多种α-疱疹病毒一样,鸭瘟病毒具有神经嗜性,能在宿主神经系统中建立潜伏感染。在适宜条件下, 病毒被激活,其子代病毒粒子可从神经细胞体向外周神经末梢或中枢神经系统方向传播,引起复发性感染。目前未见有关DEV神经病理传导路线及神经毒力相关蛋白等方面的报道。gI、gE与多种α-疱疹病毒在神经细胞中的运输及神经毒力密切相关,为了阐明DEV gI、gE在神经细胞中对其衣壳蛋白和囊膜糖蛋白沿轴突顺向运输的影响,本研究拟在DEV全长感染性克隆的基础上,利用“Red E/T两步重组”技术,构建同时对衣壳蛋白和囊膜糖蛋白进行荧光蛋白标记的重组病毒,之后在该“双色”重组病毒基础上,构建gI、gE单基因和双基因缺失的重组病毒,通过研究这些重组病毒在神经细胞中的生物学特性,最终阐明gI、gE对病毒蛋白在神经元中顺向轴突运输的影响。本研究将有助于了解病毒蛋白在轴突中长距离运输的方式及病毒从潜伏状态活化的分子机制。

项目摘要

在鸭瘟病毒(DEV)感染性克隆基础上,通过Red E/T介导的两步重组法依次将红色荧光蛋白(mRFP)和青色荧光蛋白(CFP)基因分别克隆至DEV基因组gC基因C末端、UL35基因 C末端,构建了一株同时携带gC-mRFP和VP26-CFP的重组鸭瘟突变体克隆pVP26CFP-gCRFP,并拯救获得了双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重组病毒rVP26CFP-gCRFP。Western blot分析表明病毒感染细胞中,VP26-CFP和gC-mRFP都以融合蛋白形式存在,亚细胞定位研究表明gC-mRFP在病毒感染早期(36h,48h)定位于整个细胞,感染60h大部分迁移至细胞质;而VP26-CFP定位于细胞核。TEM观察表明,在病毒感染细胞中,都能观察到不同形式的病毒粒子(A衣壳,B衣壳,C衣壳)。该病毒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DEV病毒蛋白的运输、病毒组装及病毒-宿主的相互作用等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构建了两株单荧光标记的重组病毒rgCRFP和rVP26CFP, 利用荧光探针,采用Co-IP和MS-MS联用方法从宿主细胞中分别调取了DEV gC和VP26互作蛋白21个和30个。采用酵母双杂交和双分子荧光互补试验验证了gC能与7个宿主蛋白(GNG2、PPP2CA、UBE2I、AR1H1、NUBP1、MCM5和HN1)互作,该研究为探讨gC生物学功能、病毒的致病机理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线索;构建了DEV gG缺失病毒rDEV-∆G,对rDEV-ΔgG和rDEV-EF1感染细胞样品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rDEV-ΔgG与rDEV-EF1相比,有3402个基因上调,2827个基因下调。差异基因主要集中于糖脂代谢、能量生成和代谢、炎症免疫与趋化和离子转运。该研究初步探讨了gG的生物学功能。在项目的资助下,发表论文2篇,SCI论文1篇,中文一级核心论文1篇。授权专利1项。还有1篇SCI论文修回。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异质环境中西尼罗河病毒稳态问题解的存在唯一性

异质环境中西尼罗河病毒稳态问题解的存在唯一性

DOI:10.16119/j.cnki.issn1671-6876.2017.04.001
发表时间:2017
2

新疆乌市男男性行为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影响因素分析

新疆乌市男男性行为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影响因素分析

DOI:10.13419/j.cnki.aids.2020.09.17
发表时间:2020
3

慢病毒介导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基因在小鼠卵巢中表达

慢病毒介导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基因在小鼠卵巢中表达

DOI:
发表时间:2016
4

以TMV为模式建立基于宏基因组学的植物病毒检测方法

以TMV为模式建立基于宏基因组学的植物病毒检测方法

DOI:
发表时间:2017
5

人乳头瘤病毒免疫逃避研究进展

人乳头瘤病毒免疫逃避研究进展

DOI:10.16462/j.cnki.zhjbkz.2016.11.024
发表时间:2016

陈柳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51301187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404191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0800045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1801091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神经元轴突的囊泡运输和突触动力学

批准号:10872069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刘深泉
学科分类:A0702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鸭坦布苏病毒衣壳蛋白氨基酸缺失对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批准号:31201936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傅光华
学科分类:C1802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单纯疱疹病毒囊膜糖蛋白gI曲膜特性的分子机制及生物学意义

批准号:31770171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韩军
学科分类:C0107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鸭瘟病毒囊膜糖蛋白gD与细胞结合受体作用研究

批准号:31302112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范薇
学科分类:C1802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