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被大家所推崇,但水电站水库排放大量CO2、CH4和N2O的观测结果,引起了欧美科学家对水电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质疑。近些年来,我国水电建设发展很快,而对水电站水库方面CO2、CH4和N2O的排放却很少开展观测研究。水库消落区是连接水陆生态系统能流、物流的枢纽,是温室气体产生的重要场所。本研究以我国目前最重要的三峡水库消落区为研究对象,以库岸长期淹水区和非淹水区作对比,在消落区落干和淹水期间分别采用静态箱和浮箱法,连续两年进行原位观测不同水位高程消落区CO2、CH4和N2O排放通量,研究其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揭示消落区CO2、CH4和N2O排放通量与主控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式,初步估算出测定区域范围内消落区年CO2、CH4和N2O排放总量及其引起的综合GWP,为正确认识这一特殊生境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提供依据,为评价水电开发的生态效应提供科学数据,以促进我国能源合理开发。
水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被大家所推崇,但水电站水库排放大量CO2、CH4和N2O的观测结果,引起了欧美科学家对水电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质疑。本研究以三峡水库消落区为研究对象,以库岸长期淹水区和非淹水区作对比,在消落区落干和淹水期间分别采用静态箱和浮箱法,连续两年在原位进行了不同水位高程消落区CO2、CH4和N2O的排放研究。结果表明,(1)落干期间,不同高程CH4排放通量为:155m高程(4.11 mg•m-2•d-1)>180m高程(1.88)>175 m高程(1.77)>165m高程(1.24),主要决定因素是土壤含水量;生态系统呼吸速率:175 m(1131.08 mg•m-2•h-1)>165 m(1037.75)>155 m(872.63)>180 m(672.66),地下5cm处温度和WFPS是主要影响因素;N2O:155 m(1.35 mg•m-2•d-1)>175 m(0.62)>165 m(0.42)>180 m(0.14),土壤WFPS和DON是主要影响因素。(2)淹水期间,水-气界面通量CH4为:155m高程(25.44mg•m-2•d-1)>145m高程(25.11)>165m高程(23.75)>175m高程(6.27),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深和水温;CO2为:155m高程(129.94 mg•m-2•h-1)>165m高程(125.31)>145m高程(113.38)>175m高程(42.92),主要影响因素为水体DOC和水深;N2O:155m高程(0.70 mg•m-2•d-1)>145m高程(0.54)>165m高程(0.23)>175m高程(0.06),主要影响因素是DON和水体pH。(3)全年累计排放量,CH4:145m高程(9.54 g•m-2)>155 m高程(7.48)>165 m高程(3.83)>175m高程(1.11)>180m高程(0.68),呈现高程越低,淹水时间越长,全年CH4排放量越多;N2O:155m高程(385.5 mg•m-2)>145 m高程(197.1)>175 m高程(145.1)>165m高程(123.85)>180m高程(51.1),规律基本与CH4相似。由此可见,三峡库区消落区内高程不同,温室气体排放具有明显的差异,155m高程所在生态系统是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大的区域。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吉林四平、榆树台地电场与长春台地磁场、分量应变的变化分析
2000-2016年三江源区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三峡水库消落区人类耕种行为对水质的影响机制研究
三峡水库现行水位调度模式下库岸消落区植被的重构和分化
三峡水库消落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及其对水位波动节律的响应研究
水位波动下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N2O排放及其对团聚体演变的响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