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石炭纪密西西比亚纪晚期的四射珊瑚和石炭纪中期事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402012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3.00
负责人:林巍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4
结题年份:2017
起止时间:2015-01-01 - 2017-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陈吉涛,盛青怡
关键词:
石炭纪四射珊瑚华南石炭纪中期事件生物地层学
结项摘要

The biodiversity pattern of marine fossil groups shows a dramatic decrease in the Serpukhovian of the Late Mississippian. A turnover of biotic assemblages across the mid-Carboniferous boundary has been recognized and furthermore, was attributed to the onset of the Late Paleozoic Ice Age. But evidences from some paleo-tropical marine fossil invertebrate assemblages might suggest a different pattern. South China is well-known for its relatively complete shallow-marine Mississippian sequences and abundant rugose corals fossils—a sensitive paleoclimatic proxy ideal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odiversity and abrupt climatic change. The proposed project will carry out the following researches: 1) detailed taxonomic study on late Mississippian rugose corals and revision on old taxonomic data from South China; 2) rugose coral biodiversity pattern, sedimentary facies control, and glacioeustatic cyclothems,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leoclimatic turnovers and evolutionary changes of rugose corals ; 3) high-resolution rugose coral biostratigraphy, to search for the potential markers for the shallow-marine Visean-Serpukhovian and Serpukhovian-Bashkirian boundaries.

古代海洋生物多样性统计和多个门类化石的具体研究都表明,谢尔普霍夫期的生物多样性大幅度的降低,并在石炭纪中间界线附近发生了一次重要的生物更替事件。这次生物事件被认为与晚古生代冰期有关,但某些热带海洋古无脊椎动物化石组合的研究并不支持这个观点。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选择了对气候非常敏感的四射珊瑚作为研究对象,以密西西比亚纪浅海相沉积发育和出露好的华南为研究地区,试图通过详细的四射珊瑚分类学研究和其生物多样性统计工作,结合沉积相和旋回地层学的研究,揭示四射珊瑚的演化与晚古生代冰期的联系。同时期望通过建立更精细的四射珊瑚生物带划分序列,寻找用于识别浅海相维宪阶/谢尔普霍夫阶/巴什基尔阶界线的四射珊瑚标志。

项目摘要

谢尔普霍夫期的生物多样性大幅度的降低,并在石炭纪中间界线附近发生了一次重要的生物更替事件。这次生物事件的时间与晚古生代冰期的开始的时间一致,但它们之间是否具有直接联系尚不明了。四射珊瑚是一类广泛分布、对气候非常敏感的海洋底栖生物,是探索气候波动与生物多样性变化之间联系的理想指标。为了获得新的数据以及建立更精细的生物地层框架,以对四射珊瑚的多样性变化展开探讨并进行地区间的对比,选择了四个剖面开展详细的四射珊瑚分类学与生物地层学研究,其中三个剖面的研究已全部完成。研究共识别出四射珊瑚24个属55个种(包含1新属9新种)。综合所有剖面的资料,并结合有孔虫生物地层学的研究,将Aulina rotiformis的首现作为野外识别维宪阶/歇尔普霍夫阶界线的标志,略低于有孔虫识别出的界线。研究中还发现了维宪晚期宏体生物与四射珊瑚内共生关系存在的证据,为探索宏体生物礁绝灭后的复苏过程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本项研究完成论文手稿两篇,尚待投稿。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2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3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4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DOI:10.3785/j.issn.1008-973x.2022.05.013
发表时间:2022
5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DOI:10.19336/j.cnki.trtb.2020112601
发表时间:2021

林巍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41104041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9508004
批准年份:1995
资助金额:1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华南石炭纪晚密西西比亚纪有孔虫及其年代地层意义

批准号:41702016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盛青怡
学科分类:D0201
资助金额:2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华南黔桂地区石炭纪中期冰期事件的沉积与地球化学记录

批准号:41672101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陈吉涛
学科分类:D0206
资助金额:8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泥盆.石炭纪珊瑚群六次绝灭.复苏事件的研究

批准号:49872007
批准年份:1998
负责人:廖卫华
学科分类:D0201
资助金额:1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华南泥盆纪-石炭纪之交生物灭绝事件及其古环境背景研究

批准号:41772004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郄文昆
学科分类:D0201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