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群落中常见组分种的更新补充是物种种群动态、群落多样性维持和结构动态变化的基础。本项目拟以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在大量野外调查取样基础上,包括群落特征、微生境特征、土壤特征、无性系更新(无性系分株)特征和有性更新(种子实生幼苗)特征,分析野外条件下高寒草甸在不同干扰下的更新补充空间格局和特征,得出不同放牧干扰下的高寒草甸群落的更新补充模式。并在当地气候条件下,模拟不同干扰下群落的光照(模拟群落郁闭程度)和养分生境,开展人工模拟布控实验,研究草甸群落常见组分种的有性更新(从地上种子库、种子萌发到幼苗出土、幼苗生长、幼苗存活至越冬建成)和无性更新(无性系分株的数量和生物量分配)机制和过程。通过以上研究,揭示草甸群落在放牧干扰下的更新过程和补充机制,进而以实验为证推动对群落结构动态的理解,也为退化草甸群落的恢复和多样性的维持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不同放牧梯度下的高寒草草地群落生境和土壤生境变化研究,进而模拟不同生境下的草地群落常见组分种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更新的控制实验,揭示了异质生境下高寒草甸常见组分种的有性更新部分的种子萌发及幼苗出土、到存活的整个更新过程,及物种间更新对策对微生境差异的响应;研究了家畜放牧采食过程对草地群落常见主要优势种群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和毒杂草对典型优势种萌发的化感作用,从机理上揭示家畜放牧体系对常见组分种的萌发抑制,进而影响了草地群落的更新演替;研究了放牧、补播、施肥和火烧等管理措施对草地后代有性和无性更新及群落演替方面的一些研究内容,揭示了不同干扰措施对草地后代更新的影响和贡献,适度放牧管理有效改善了草地群落后代更新密度和群落后代组成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最后,通过封育和人工草地建设等恢复措施下的草地土壤特征变化,揭示了两种恢复措施对退化草地土壤养分的调控机制,并发现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基本关系,为后续草地组成格局与土壤生境特征的生态驱动过程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高寒草甸演替植被主要组分种的更新生态位
施肥和放牧下高寒草甸植物群落与菌根真菌互作机制研究
高寒草甸土壤跳虫群落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
氮素添加对高寒草甸群落组分种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及禾本科优势度升高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