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区微纳米压印埋入式低频光栅提升OLED光耦合输出效率

基本信息
批准号:61007062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0.00
负责人:方慧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余林颇,吕志成,顾唯兵,曾理强,白帆,李艳芳,代显峰
关键词:
光耦合输出效率二维低频光栅微区微纳米压印OLED
结项摘要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内各界面层的全反射导致器件外量子效率仅为内量子效率的20%,如何通过简单工艺并有效提升OLED光耦合输出效率对OLED技术的产业化至关重要。本项目理论与实验相结合,首先利用波动光学的衍射理论,建立光通过OLED内部微结构时的理论模型并优化器件结构;利用微区微纳米压印技术,探索在ITO衬底上大幅面制作稳定二维光栅结构的工艺技术,并克服微结构的引入及其制作过程中杂质残留对器件效率和寿命的影响。本项目通过在OLED内部有机发光层内埋置二维低频光栅结构,可达到同时减少以ITO-有机界面以及基板模式传输的光,达到光的较大程度的提取;同时,借助微区微纳米压印技术,通过小尺度的压印模板可获得大幅面周期性微纳结构阵列,符合未来卷对卷纳米压印制备OLED的发展趋势。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必将获得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及大幅面微纳结构制备的关键技术,用于大幅提升OLED光耦合输出效率。

项目摘要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内各界面层的全反射导致器件外量子效率仅为内量子效率的20%,通过简单工艺并有效提升OLED 光耦合输出效率对OLED 技术的产业化至关重要。本项目首先从理论上利用波动光学的衍射理论,建立光通过OLED 内部微结构时的理论模型并优化了器件结构;证明了ITO表面的二维微纳米压印埋入式低频光栅的引入最大能有效提高OLED出光32.64%。利用微区微纳米压印技术,在ITO 衬底上实现了大幅面制作出了稳定二维光栅结构的工艺技术,并利用等离子干法去胶解决了微结构的制作过程中杂质残留问题,在玻璃表面也用纳米压印制备出了光子晶体阵列结构,但受压印胶折射系数过大(n=1.57)影响,OLED光提取的最好效果只有21.2%。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DOI:
发表时间:2016
3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4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DOI:10.14067/j.cnki.1673-923x.2018.02.019
发表时间:2018
5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DOI:10.7498/aps.70.20210004
发表时间:2021

方慧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集成微纳光耦合结构提高上转换纳米颗粒发光效率的研究

批准号:11674239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陈智辉
学科分类:A2206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基于玻璃微纳米光纤与微纳米压印聚合物光纤布拉格光栅复合结构的海水温盐度传感器研究

批准号:61405181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王姗姗
学科分类:F0502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新颖微纳结构界面调控的高效率柔性白光OLED器件

批准号:91433116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唐建新
学科分类:E0309
资助金额:100.00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4

表面微纳光栅对InGaN/GaN量子阱LED偏振特性和出光效率的影响研究

批准号:60776065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曹冰
学科分类:F0403
资助金额:2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