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世时期,永定河在北京平原上留下多条古河道,它们与北京城市发展关系密切,但有关它们的研究已不能适应北京历史地理研究的需要和城市建设的需要,有诸多问题未能解决。为此,需要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借助多学科方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更加精细的研究,以取得研究上的突破。作为历史地理研究,其重点包括:确定全新世永定河故道的年代、位置、河道变动关系,探索古河道、古坑塘沉积地层的沉积特性及其分布范围,研究故道中的环境演变与古代人类活动的关系。在充分利用历史地理学传统研究手段的同时,依托城市建设中的大量工程剖面和勘察数据,利用GIS技术,并辅之以地质雷达、高密度电法、浅层地震法等多种物探手段,实现历史地理学方法、考古地层学方法、地貌与环境考古学方法、岩土工程学方法的结合,以解决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使城市古河道这样的传统研究领域焕发出新的活力,并为北京文化遗产保护和防范工程地质灾害提供依据。
课题在多方面取得进展,在古高梁河研究上,对古高梁河的名称、年代和规模进行了科学界定。建议采用“古高梁河”的称呼,放弃“三海大河”的称呼,“古金沟河”用来专指流经北京城下的晚更新世晚期永定河故道;河流年代上限为5000-4000a.B.P,下限应在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其规模比古清河和古㶟水小。北京城的前身古蓟城是选址于古高梁河渡口旁的城市。对北京地区全新世永定河故道进行实地考察,在北京旧城内新发现了历史时期的河渠、坑塘和堤岸等。对典型剖面如什刹海北岸工地剖面进行沉积物粒度、化学、孢粉等相关数据的综合分析,揭示了该地点什刹海汉代至元代湖泊演变的历史。: 1930 a.B.P-1820a.B.P为古高梁河改道后逐渐淤浅的时期,1820a.B.P -1295a.B.P为湖泊亚相的沉积,分为两个亚期:a1840a.B.P -1610a.B.P aBP湖心发育时期,尤其在三国时期水体较深,可能与三国时期修筑车箱渠有关。b.1610a.B.P –1295a.B.P什刹海由湖心相向湖滩转变。1295a.B.P-970a.B.P为河流亚相沉积,970a.B.P - 580a.B.P多呈不均匀结构的湖泊滩地沉积。元代海子东岸位于都火神庙东侧,湖岸高约5米。通过对什刹海北岸、圆明园、玉泉山等地的植物硅酸体分类,一方面恢复了当地古环境,另一方面发现了水稻扇型植硅体,为北京水稻的历史地理研究提供了新证据。此外,课题还研究了京西稻种植、圆明园园林建设与永定河故道的关系。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古戏台传音的秘密
永定河全新世以来古洪水初步研究
华北平原晚全新世河道变迁
南海北部全新世古气候、古地理
更新世-全新世大熊猫种群演化历史的古基因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