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构建了中国野生大豆“核心种质”群体,明确了我国野生大豆的遗传变异程度及地理分布。经3年鉴定,筛选出抗病虫、耐逆境野生大豆种质42份,收集抗旱、耐盐种质52份。初步明确了大豆抗病虫、耐逆境的生理生化、结构植物学机理,分离到大豆抗旱相关基因片段2个。定位了40个与蛋白质、脂肪、脂肪酸、氨基酸含量相关的QTL位点。将野生大豆优异种质应用到大豆遗传改良中,培养大豆新品种3个。本项目共发表学术论文21篇,出版专著1部;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培养博士研究生8名,硕士研究生15名。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农民增收三千万人民币,为国家创汇一千八百万美元。超额完成了项目规定的指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政策驱动下石羊河流域生态效应变化分析
采煤工作面"爆注"一体化防突理论与技术
野生大豆抗胞囊线虫核心种质构建及优异抗源发掘
桃核心种质构建及优异基因资源的挖掘利用
凉粉草种质资源的基因型鉴定、遗传多样性评价及优异种质筛选研究
钩苞大丁草的遗传多样性评价及优异纤维种质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