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ban green space, with larger scales, well facilities, and low density of buildings, can effectively function as emergency adapting. However, Most of recent studies still were focused on qualitative description and some shelter construction, there is a need of in-depth quantitative spatial pattern assessment and analysis for the spatial pattern effects on population service capability within the whole urban layout frame..The study will presents a optimization proposal for the layout on emergency adapting function system of urban green sapace in Beijing, according to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beijing population statistical data was done with spatial interpolation methods of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GIS), meanwhile, based on dot, line, side entity in vector database, the analysis on buffer zone with different radius around parks was carried out, finally, the map overlap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etween population density distributing map and buffer zone of park, and the relevant problems about population service radiation capability of park will be studied. Considering population development trend and high-rise buildings in urban, the layout design will also be processed on emergency adapting function system of urban green space in Beijing.
城市绿地,由于其内部具有较大的规模、相对完善的设施和建筑密度较低的特性,能够有效发挥应急避险的功能,但目前对于绿地的应急避险功能研究,关注点主要停留在宽范的场所规划原则、评价指标的分析和个体建设方面,然而,从全局结构的角度,为实现兼顾到公平与高效的可达性,评价北京绿地应急避险功能的分布格局及其对人口辐射能力的影响还未见报道。.本研究,将以北京规划市区为研究范围,应用GIS 的空间技术,通过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北京绿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同时,收集准确的居住区常住人口分布数据,进行北京城市人口统计数据的空间分布化,结合缓冲区分析,探索进行人口密度分布与绿地缓冲区的叠加分析,对城市绿地的人口服务辐射能力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并进一步研究绿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对人口辐射能力的影响,最终,结合城市人口数量的发展趋势,重点关注高层建筑密集分布区域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优化北京城市绿地结构的规划建议。
本研究,以北京规划市区为研究范围,分别在2005年、2010年、2015年3个时间节点,应用GIS的空间技术,通过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北京绿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同时,收集准确的户籍人口分布数据,进行北京规划市区人口统计数据的空间分布化,结合缓冲区分析,探索进行人口密度分布与绿地缓冲区的叠加分析,对规划市区绿地的人口服务辐射能力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并探索了基于遥感影像的高层建筑分布的提取方法。.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从2005年到2015年,北京规划市区绿地总面积由360.51 km2 增加到了398.87 km2,约增加了10%;从平均斑块面积上来看,绿地斑块越趋于破碎化。绿地平均斑块形状指数MSI值变化在1.68~1.74之间,斑块形状没有发生较大改变,仍偏离正方形,边界形状较为复杂。从空间分布来看,2005、2010、2015年最近邻点指数R均超过2.15,北京规划市区绿地空间分布均较均匀,联系较为紧密,但大型斑块(50公顷以上)主要分布在北京规划市区的中部和北部,北京南部区域分布较少,将不利于构建层级结构合理的防灾绿地体系。.(2)按500 m服务半径产生的2005、2010、2015年北京规划市区绿地的缓冲区覆盖范围分别为723.15、794.49、800.83 km2,分别约占规划市区面积的66.47%、73.02%、74.52%,相应分别有192.02、94.22、47.0 km2的服务盲区,服务盲区规模总体呈现明显降低趋势,但核心城区的服务盲区规模从2005至2015年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其次,通过绿地缓冲区图和规划市区人口密度分布图的叠加分析得出,2005、2010、2015年规划市区服务盲区所涉及的户籍人口分别为131.8万、90万、65万人。另外,通过一维时间序列的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北京规划市区2020年户籍人口数量将达到897.2万人,若现有绿地总量和分布格局保持不变,届时服务盲区所涉及的户籍人口将约达到120万。.(3)本文提出一种了用于在复杂城镇景观中对建筑分类的新方法EMRS-SBP,与传统单分辨度硬分类相比,建筑分类的全局精度和卡帕系数平均分别提高19.8%。另外还采用“九心九点、分级配置、蛛网窜园、中心辐射”的规划结构构建北京规划市区绿地应急避险场所体系。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居民对城市绿地的需求与满足程度及空间格局与动态变化:以北京市为例
北京典型功能区绿地格局演变及其对地表温度的影响
基于交通网络的特大城市绿地空间格局的特征、演变与分级优化研究——以北京为例
基于滞蓄效能的城市绿地空间格局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