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具有独特的优势。二至丸作为经典复方,临床实践中用于治疗骨质疏松,但对二至丸中女贞子-墨旱莲配伍比例、抗骨质疏松效应强度及作用机理等方面研究极为欠缺,阻碍了对该药的继承与发展。本课题组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采用肾阴虚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构建女贞子-墨旱莲配伍量变的中药化学-药效学-药代动力学三维研究体系。采用HPLC-DAD-MS联用技术,对配伍量变后主要成分进行分析,从体外吸收规律和体内动力学特征探讨其配伍规律;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及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方法测定骨生长代谢参数,探索女贞子-墨旱莲配伍量变与抗骨质疏松效应强度的关系。进一步采用含药血清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探索女贞子配伍墨旱莲抗骨质疏松分子机制。本研究的完成将为揭示女贞子-墨旱莲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理和配伍规律提供科学实验数据支持,为阐明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特点和作用提供帮助。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女贞子-墨旱莲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物质基础及其通过RANK通路抑制骨吸收的机制
淫羊藿女贞子“平补阴阳,益肾壮骨”调控骨重建稳态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作用及配伍机理研究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骨质量变化规律前瞻性研究
基于Sema3A/Nrp1/PlexinA1信号通路探讨女贞子抗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和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