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传病害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它的发生和控制与土壤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护土壤质量和健康,对于土传病害防治有积极作用。.本研究以香蕉枯萎病为研究对象,考虑香蕉营养需求和生长特性,从香蕉根际土壤中分离出高效解磷、解钾和抗病芽孢细菌。通过多次筛选,组合成复合功能微生物,将功能微生物和腐熟的有机肥联合共同防治香蕉土传病害,功能微生物作用将得到加强。采用传统培养方法和现代技术方法(如Biolog、FAME、T-RFLP)研究两者结合后在不同土壤、香蕉品种、种植时间等条件下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以及特定微生物类群的影响,同时深入研究三种不同功能微生物在土壤和香蕉体内定殖变化规律、病原菌含量、香蕉体内防御性物质变化以及其它重要相关因素和防病效果关系。探讨可能通过改善土壤微生物结构功能和提高微生物多样性的防病机理,对推动香蕉产业发展和控制土传病害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角度出发,以筛选自健康大豆根部内生菌株AF11为研究材料,运用室内分析,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等多种方法研究其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探讨其防治机理。并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有机肥作为菌株载体,最终通过盆栽试验,小区试验和田间试验验证生物有机肥的防病效果,寻找生物有机肥防治香蕉枯萎病的新途径。研究结果表明:筛选自健康大豆根部内生菌株AF11经菌株形态观察、Biolog鉴定、生理生化指标对比分析和16S-rDNA序列分析,确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室内平板对峙试验表明,菌株AF11能在PDA平板上抑制香蕉枯萎病等多种植物土传病害病原菌的生长,盆栽试验也进一步验证了菌株AF11能有效减轻香蕉枯萎病的发生,防病效果达到71.5%。混合载体TC2(50%草炭+50%有机肥C)和TM1(25%草炭+75%有机肥M)与复合微生物菌液混合,在30℃条件下的有效活菌数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72h时载体TC2的有效活菌数达到11.40×109cfu/g,载体TM1的有效活菌数达到2.64×109cfu/g,均与草炭载体无显著差异,适宜代替草炭作为功能微生物的载体。微型小区试验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和采用套作措施均能显著降低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两者配合能进一步降低病害程度;套作措施配施生物有机肥能显著提高香蕉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降低尖孢镰刀菌的数量;香蕉\韭菜套作配施生物有机肥可通过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进而达到延缓香蕉枯萎病发生和发展的目的。大田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有效延缓香蕉枯萎病的发生,降低病情指数,提高受香蕉枯萎病病原菌侵染区域香蕉产量。在大田条件下,施用生物有机肥同时补充少量化肥能为香蕉的正常生长提供充足的氮、磷、钾等养分,避免因养分缺乏降低香蕉植株对病害的防御能力。此外,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有效降低0-80cm耕作层中的尖孢镰刀菌数量,提高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促进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的积累。说明大田施用生物有机肥能直接抑制病原菌生长,并通过调整土壤微生物区系和环境降低香蕉枯萎病的危害。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基于454测序技术的生物有机肥修复香蕉连作枯萎病发生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研究
绿色熏蒸联合生物有机肥修复西瓜枯萎病高发病土壤微生物区系机制
香蕉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对枯萎病响应机制研究
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根系分泌物与枯萎病发生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