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研究发现肿瘤除了诱导免疫抑制之外,还会"利用"趋炎症反应来促进局部的血管生成以及侵袭转移。IL-17是一类具有很强促炎症作用的细胞因子。我们新近观察到:肝癌组织中IL-17+T细胞的数量显著升高,并通过促进血管生成来加速肿瘤进展。与外周血不同,肿瘤组织中的IL-17+T细胞约有一半同时表达IFN-γ,而且IL-17+CD8+细胞的数量也显著增加。本课题拟结合临床样本分析和体外模型进一步研究肝癌组织中IL-17+T细胞聚集的机制,分析肝癌组织不同区域单核巨噬细胞的数量和表型与IL-17+T细胞分布的相关性,阐明这些不同区域单核巨噬细胞在诱导IL-17+T细胞(包括不同亚群)分化和扩增过程中作用,及其调控的关键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所得的结果将揭示肿瘤组织中IL-17+T细胞亚群的来源,为以调控IL-17分泌细胞为靶标的免疫干预手段提供理论基础。
新近研究发现肿瘤除了诱导免疫抑制之外,还会“利用”趋炎症反应来促进局部的血管生成以及侵袭转移。IL-17是一类具有很强促炎症作用的细胞因子。肝癌组织中存在IL-17+T细胞的聚集,并呈现出独特的表型,但其聚集的机制还不清楚。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除了Th17细胞的聚集,还存在分泌IL-17的CD8+T细胞(Tc17的聚集),肿瘤癌旁活化的单核细胞具有很强的促进Tc17细胞分化和扩增的能力,机制研究发现:肿瘤活化的单核细胞能分泌IL-1β、IL-6和IL-23促进Tc17的扩增。此外,我们还发现: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30d后,外周血中的Th17细胞的比例与治疗前相比会有所升高,高的Th17细胞与总生存和复发时间延长有关。多因素分析表明TACE治疗30d后外周血中的Th17细胞的水平可作为预后判断的独立指征。这些结果不仅助于揭示肿瘤组织中IL-17+T细胞亚群的来源,为以调控IL-17分泌细胞为靶标的免疫干预手段提供理论基础,并可为实施TACE治疗的肝癌病人的疗效判断和辅助治疗方案的制定。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胃癌组织中巨噬细胞调控CD103阳性组织固有T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
肝癌组织中CD169阳性单核巨噬细胞的产生与调控机制
逆转FasL阳性肝癌细胞对激活T 细胞的杀伤作用
抑制体外共培养中T细胞分化来扩增抗原特异性Tscm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