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子自组装实现铱配合物的聚集态和发光性能调控

基本信息
批准号:91027004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资助金额:60.00
负责人:李富友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复旦大学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刘金亮,夏奡,杨天赦,武华周,李春炎,孙筠,周晶,刘倩,李晨光
关键词:
分子自组装生物成像凝胶聚集态磷光铱配合物
结项摘要

铱配合物具有高的发光效率、发光波长可调和合适的发光寿命等性质,在有机电致发光、化学传感和生物成像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对其聚集状态和发光行为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本项目提出运用分子自组装实现铱配合物的聚集态和发光性质调控,通过合理的分子设计,引入弱相互作用(pi-pi堆积作用、氢键和疏水-疏水相互作用),构筑具有凝胶行为的铱配合物,考察铱配合物在稀溶液态、凝胶态和固态时的发光行为,研究铱配合物的发光性质与聚集态的相关性和机理,构筑出具有自组装诱导聚集态发光的铱配合物;在此基础上,引入特定的接收器构建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磷光化学传感器;并制备聚集态铱配合物纳米粒子,研究其与细胞的相互作用,探讨其作为荧光探针在生物成像中的可能应用。

项目摘要

本项目主要研究含金属铱配合物的自组装体系及其生物成像应用。包括:我们利用自组装原理,利用疏水-疏水相互作用,构建纳米复合结构;采用在近红外激发条件下工作的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作为能量给体,以功能性铱配合物作为能量受体,实现了对离子或小分子的上转换发光检测。利用生物大分子进行自组装,构建了高效的新型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用于生物成像。进一步地,我们考察了不同结构铱配合物对细胞的染色结果,发现了一类原本不发光的铱配合物在与细胞核内物种反应后能够荧光增强,实现特异性地细胞核染色。本项目共发表论文17篇,培养研究生共6名。获2012年获第六届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和2013年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DOI:10.13885/j.issn.0455-2059.2020.06.004
发表时间:2020
2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3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DOI:10.11999/JEIT150995
发表时间:2016
4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DOI:10.14067/j.cnki.1673-923x.2018.02.019
发表时间:2018
5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李富友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新型铱配合物的合成和有机电致发光性能研究

批准号:21371093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郑佑轩
学科分类:B0102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基于手性铱和铂配合物的圆偏振有机电致发光性能研究

批准号:51773088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郑佑轩
学科分类:E0309
资助金额:6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聚集诱导发光分子聚集态结构的精确调控及其发光特性

批准号:21374136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梁国栋
学科分类:B0503
资助金额:8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基于激发态配位骨架形变受阻的Pt(II)配合物磷光聚集诱导发光分子及电致发性能研究

批准号:21875179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周桂江
学科分类:B0503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