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课题以昼夜节律光生物学理论为基础,通过视觉与光环境、医学、照明应用的多领域、跨学科合作研究模式,开展光照与人体昼夜节律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研究,拓展临床医学光疗法的应用,为创造有利于人体身心健康和提高作业效能的生活和工作光照环境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照度水平与光源光谱能量分布对人体褪黑激素抑制作用影响的实验。2)分析影响人体昼夜节律的照度阈值与光谱特性。3)验证修正后的照度水平与光谱对人体昼夜节律调节作用的有效性。该课题的研究对改善我国亚健康人群的生活和工作光照环境提出技术上的对策。对传统光源光谱修正、通用照明白光LED光谱和灯具系统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并进一步完善目前以视觉为主导的照明质量评价体系。
该课题以光的视觉效应和生物效应为理论基础,通过视觉与光环境、医学、照明应用的多领域、跨学科合作研究模式,研究中国人对家居空间光照环境的视觉偏好及光照与人体昼夜节律影响作用,拓展临床医学光疗法的应用,为创造有利于人体身心健康和提高作业效能的生活和工作光照环境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探讨中国人对起居空间光环境中色温、显色性、光源等因素的视觉偏好;2)探索照度水平与光源光谱能量分布对人体褪黑激素抑制作用影响。该课题的研究对改善我国亚健康人群的生活和工作光照环境提出技术上的对策。对传统光源光谱修正、通用照明白光LED 光谱和灯具系统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并进一步完善目前以视觉为主导的照明质量评价体系。课题所得研究结论有:1)在相同照度和光分布下,被试认为色温4000K的照明场景的主观亮度高于色温2700K;2)色温对被试主观感受的影响在数据统计上非常显著(P=0.001);3)光照刺激对褪黑激素的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短波段的光照抑制作用较大,实验中峰值为485nm;2)深夜的光照刺激能延迟褪黑激素分泌的相位,短波段的光照延迟效果较明显,实验中峰值亦为485nm。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粘土矿物参与微生物利用木质素形成矿物-菌体残留物的结构特征研究
结合多光谱影像降维与深度学习的城市单木树冠检测
牙齿龋齿损伤可见-近红外光谱偏振检测研究
3-羟基糖取代对槲皮素与人血清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
基于人体节律效应的室内LED照明光谱优化研究
基于办公室健康照明需求的光谱非视觉生物效应研究
基于节律、视觉二维参数的室内健康照明研究
基于人体生理参数的照明光谱响应模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