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植物的保护利用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的野生植物引种驯化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对生境要求特别的植物来说。绿绒蒿属植物作为世界著名的高山花卉和藏药资源,通常生长在环境条件特殊的高海拔地区,具有特殊的生理和生态适应机制,引种到低海拔地区往往生长发育不良,加之对其特殊适应机制和栽培策略缺乏研究,一直未能实现大规模的引种栽培。本项目针对绿绒蒿属植物在引种驯化过程中存在的限制性因素,通过对4种绿绒蒿在原生地和引种地(中甸、昆明)的光合作用特性、叶绿素荧光、生理生化、基因表达差异以及表型塑性研究,了解绿绒蒿属植物特殊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及其在引种过程中遭受的胁迫状况及其保护机制,探讨形态、生理塑性与引种驯化的关系和植物对特殊生境的适应机制,为绿绒蒿的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以期丰富植物引种驯化的理论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面向工件表面缺陷的无监督域适应方法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重大工程建设指挥部组织演化进程和研究评述:基于工程项目治理系统的视角
业务过程成批处理配置优化方法
绿绒蒿属植物生物碱成分研究
世界绿绒蒿属(罂粟科)的分类修订
高山植物绿绒蒿属的生态位保守性和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绿绒蒿属(Meconopsis Vig.)的系统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