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C/D重组型毒株隐匿性感染机制的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370082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70.00
负责人:苏海霞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批准年份:2013
结题年份:2017
起止时间:2014-01-01 - 2017-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张玉海,李端,张维璐,蒲中枢,吉兆华,陈筱鸣
关键词:
核酸检测乙型肝炎病毒重组儿童隐匿性感染
结项摘要

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among HB-vaccinated children has received more attention in recently. In our previous study, we found that the occult HBV infection rate was 4.92% in infants born to HBsAg-positive mothers after 5μg HB vaccination. Low level of anti-HBs titers and positivity of HBV DNA from mother sera were associated with occult infection. The major genotypes of HBV strains were genotype C and genotype C/D. The mutations in S gene may be play important role in occult infection by C/D recombinant strains. So in this study, we will establish newborns cohort received 10μg HB vaccine,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preventing occult infection and estimate the infection risk of children. We will also screen the occult infection in natural children under ten years, describe distribution characters, and obtain major virus strains and related mutations. The expression vector of wild and mutant C/D recombinant strains will be constructed, and it can be used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D recombinant strains on neutralizing capacity of anti-HBs, HBsAg detecting and secreting. The study is helpful for elucidate mechanism of occult HBV infection, obstruct infants HBV infection and control HBV spread.

经过乙肝疫苗免疫的儿童中, HBsAg阴性的HBV隐匿性感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项目前期研究发现,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幼儿接种5μg疫苗后,HBV隐匿性感染率仍达到4.92%。婴幼儿表面抗体水平低、母亲HBV DNA阳性可能与隐匿性感染有关。感染毒株主要为C基因型和C/D重组型,其中S基因突变可能在C/D型毒株的隐匿性感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本项目拟在后续研究中,建立新生儿接种10μg疫苗的队列,研究提高疫苗免疫剂量对隐匿性感染的保护效果,衡量儿童发生隐匿性感染的风险;通过对普通儿童HBV隐匿性感染的筛查,获得儿童隐匿性感染分布特征、主要流行株及相关病毒特征;构建野生型和突变型C/D重组毒株的表达载体,探索C/D型毒株及其突变对表面抗体中和能力、HBsAg合成和分泌能力的影响,从而进一步阐明隐匿性感染的发生机制,为更好的阻断婴幼儿的感染、控制乙肝流行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摘要

本项目组既往研究发现,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幼儿接种5μg疫苗后,HBV隐匿性感染(OBI)率达到4.92%。并在乙肝高流行的西部地区发现,OBI毒株主要为C基因型和C/D重组型。据此推测,在普通社区儿童中隐匿性HBV感染状况也比较严重。C/D重组型毒株的HBsAg合成、分泌能力以及现有检测试剂对其的诊断能力可能与C型毒株有所不同。基于上述问题,本项目采用流行病学现场研究方法结合生物信息学、血清学等技术,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儿童HBV隐匿性感染的机制。①建立了新生儿10μg乙肝疫苗免疫的随访队列,评价了提高疫苗剂量对OBI的保护效果,获得了儿童OBI的主要危险因素;②在西部地区12岁以下社区儿童中,查明了社区儿童的隐匿性感染率,摸清了儿童实际的HBV感染水平;③构建了C型和C/D重组型毒株的HBsAg表达载体,评价了其HBsAg合成能力及现有试剂对其的诊断能力。. 本项目按照任务书中的研究计划实施,完成预期研究内容,主要结果有:①10μg乙肝疫苗免疫的婴幼儿队列中,母亲为HBsAg+和HBeAg+组婴幼儿HBsAg携带率为13.64%,OBI率为2.78%;母亲为HBsAg+和HBeAg-组婴幼儿HBsAg携带率为3.49%,OBI率为4.88%;②母亲为HBsAg阳性的婴幼儿,乙肝疫苗、HBIG等免疫措施、分娩方式以及人口学特征等与HBV感染的发生无关联;而母亲为HBeAg-或病毒载量低者,婴幼儿发生的HBV感染以OBI为主;反之,以HBsAg+感染为主。③乙肝防治示范区6759名12岁以下社区儿童,经HBsAg和HBV DNA的检测,社区儿童HBsAg携带率为1.60%,OBI率为1.26%。④OBI儿童与HBsAg+儿童比较,年龄、性别、抗-HBs阳性率、抗-HBc阳性率、ALT水平等均未见明显差异,仅HBV病毒载量在HBsAg+儿童中较高。2组儿童的毒株都以C基因型为主,B、C、D三个基因型毒株序列中未发现与OBI相关的特征突变。⑤C/D重组型毒株的表达载体,可在细胞内合成、表达HBsAg样蛋白,并可被现有的商业试剂检测,与C型无明显差异。. 研究结果提示,西部地区儿童的HBV感染情况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OBI可能是儿童HBV感染初期或恢复期的的特殊阶段,无特殊的病毒学特征。为了更好的阻断母婴传播,还应提倡孕期抗病毒治疗。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1例脊肌萎缩症伴脊柱侧凸患儿后路脊柱矫形术的麻醉护理配合

1例脊肌萎缩症伴脊柱侧凸患儿后路脊柱矫形术的麻醉护理配合

DOI:10.3870/j.issn.1001-4152.2021.10.047
发表时间:2021
2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DOI:10.19650/j.cnki.cjsi.J2007019
发表时间:2021
3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DOI:10.3785/j.issn.1008-973x.2022.05.013
发表时间:2022
4

人工智能技术在矿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中的融合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矿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中的融合应用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01.002
发表时间:2019
5

面向工件表面缺陷的无监督域适应方法

面向工件表面缺陷的无监督域适应方法

DOI:
发表时间:2021

苏海霞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分子免疫机制研究

批准号:81071348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黎诚耀
学科分类:H2103
资助金额:3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乙型肝炎病毒B/C和C/D重组体的重组规律及传播复制差异研究

批准号:30872245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杨洁
学科分类:H2103
资助金额:3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母婴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传播机制研究

批准号:81373065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郑英杰
学科分类:H3009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体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

批准号:81371801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黎诚耀
学科分类:H2103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