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用水的概念和理论是在由水资源引发的极端生态环境问题后提出和开始研究的,目前已成为生态水文学研究的热点,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关注。但是由于我国对生态用水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仍然处于对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研究上,实际应用还很少。由于生态用水不足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所以,生态用水的研究逐步趋向于解决具体地域具体的理论问题和应用技术。民勤属于极度缺水的干旱荒漠区,由于水资源短缺和不合理利用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最主要的是民勤绿洲边缘防风固沙植被衰败死亡,风沙危害加剧。本项目首先采用遥感技术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民勤绿洲边缘生态用水的范围,在此基础上,研究植物及其群落生态用水的机理和生态用水量;依据水分平衡原理研究生态用水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应用技术,为当地生态环境建设服务。同时本项目的研究成果也是对生态用水理论的完善和补充,特别是对干旱荒漠区生态用水理论有重要意义。
不足降水量的20%,属于“非灌不植”的地区。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民勤盆地上游大量修建水库,拦截了地表水;盆地内部大量打井开采地下水,使得地下水位从1962年的2.26m下降到目前的24.68m。地下水位的下降直接导致了绿洲边缘防风固沙和天然荒漠植被的衰败死亡,到目前为止,有4.7万ha天然红柳林死亡或接近死亡, 50年代末种植的沙枣林基本伤亡殆尽,60年代和70年代栽植的人工梭梭林严重衰败、枯死。多年来重视生产用水而忽视生态用水一起的植被退化,林地植被覆盖度降低,沙丘活化,风沙危害加剧,严重威胁到绿洲正常的工农业生产。研究民勤绿洲边缘生态用水及其防风固沙林优化配置模式,对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项目主要研究民勤绿洲边缘固沙林生态用水的类型和范围;民勤主要固沙植物生态用水与生态功能的关系;生态用水量与固沙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生态用水在绿洲边缘防风固沙林优化配置。经过4年的研究,取得了如下结果:.(1)研究清楚了民勤水资源(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和大气降水)总量以及变化趋势,水资源在民勤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分配。研究表明:生态用水数量很少,最少的时候只有4.49%。.(2)对民勤盆地进行了生态功能区的划分,并确定了人工补充生态用水的重点区域,主要是民勤绿洲边缘防风固沙林。.(3)研究了民勤绿洲边缘不同来定水分对植被生长的影响。在绿洲边缘农田侧渗水对植被发挥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侧渗水补充了大量的土壤水分,促进了植被生长,最强了植被防风固沙的功能。地下水位对民勤植被的类型和生长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4)项目根据生态用水平衡原理和防风固沙功能的需要,提出了民勤绿洲边缘“四带一体”的防风固沙林模式。.本研究获得的研究结果,既是对干旱区生态用水理论的补充和完善,在当地身体环境建设中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甘肃民勤绿洲边缘积沙带形成的气候环境因素及其生态效应
民勤绿洲景观格局变化与水生态过程研究
民勤绿洲边缘退/弃耕地风蚀特征及其对沙尘暴物质的贡献研究
民勤绿洲-荒漠生态系统植被动态过程与驱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