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旋翼碟形飞行器动力学及反馈控制理论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61004076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0.00
负责人:金弘哲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张赫,朱磊,刘鑫宇,陆庆超,王胜新
关键词:
单旋翼马格纳斯效应飞行动力学涵道动力学反馈控制
结项摘要

固定旋翼无人飞行器领域中,共轴双旋翼飞行器具有结构上的紧凑性、飞行动作上的灵活性和姿态控制上的稳定性等优点。但它是以复杂机械系统为代价的设计,同时高速旋转的旋翼对操作人员是致命的威胁。本项目将重点考虑结构简易性、安全性、飞行器本身生的存能力,引入空中平台的概念,提出一种适合于反恐侦察等特殊应用环境的单旋翼碟形飞行器。.单旋翼碟形飞行器的核心理论,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阶。由于旋翼产生的反扭矩使飞行器被动旋转的问题和空气流在舵机系统表面上的复杂作用力问题,因此至今被保留为一个开放问题。具体针对如何确立飞行器参数设计标准、高空中如何保持稳定的悬停、在航行或起降过程中如何保持姿态稳定性等理论问题,以涵道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动力学分离建模、解析相互之间存在的耦合现象为基础,提出了基于动力学分割的自适应反控制设计方法。

项目摘要

在本课题中提出了一种新结构的涵道飞行器,飞行器的姿态稳定装置是由四个旋转的空心圆筒结构构成,这四个空心圆筒呈十字的对称结构安装在涵道飞行器的底部,利用马格纳斯效应产生控制力矩。涵道飞行器飞行时空心圆筒的旋转及螺旋桨的下洗气流会产生马格纳斯效应进而产生马格纳斯力,利用该力可以对无人涵道飞行器进行姿态稳定。本课题首先对该结构的无人涵道飞行器进行空气动力学分析由于涵道飞行器内部有强烈的耦合作用,仿真时采用了滑移网格方法。在空气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对涵道飞行器进行结构优化,在结构优化过程中采用了响应面方法及遗传算法。对于涵道无人飞行器来说,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俯仰(横滚)前向运动对偏航运动高度敏感。控制舵需要能够自动调整的气动升力,以维持俯仰前向运动的稳定性。出于这个目的,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整体飞行动力学的控制舵控制器和位置姿态控制器设计方法。马格纳斯效应测量分析试验台的研制,利用该试验平台,分别在风速不同,转筒轮转速不同的情况下,进行试验,得到相应的数据曲线,并与仿真数值进行比对,为优化涵道无人机的控制系统提供了数据参考。并进行了涵道飞行器的试验搭建及飞行试验。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DOI:10.16507/j.issn.1006-6055.2021.09.006
发表时间:2021
3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DOI:10.11999/JEIT150995
发表时间:2016
4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5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20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单旋翼无人直升机的旋翼系统建模与容错控制研究

批准号:61503094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费中阳
学科分类:F03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多旋翼飞行器安全编队飞行的共享控制方法研究

批准号:61375076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宋光明
学科分类:F0604
资助金额:7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倾转旋翼飞行器模态转换阶段非线性控制方法研究

批准号:61673325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曾建平
学科分类:F0301
资助金额:1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可变结构小型多旋翼无人飞行器的建模与控制算法研究

批准号:61340016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刘明
学科分类:F0306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