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新世生物群在全球范围内并不多见,中越边境宁明盆地渐新世地层中含有丰富而且保存较好的动植物化石群。本项研究拟通过系统发掘,结合原有化石材料,采用比较形态学及支序分析方法,进一步详细研究宁明盆地渐新世生物群,填补我国渐新世化石研究的薄弱点,丰富该时期生物群的面貌。在全面重建植物群面貌的基础上,运用最近现生亲缘种法、共存分析法、叶缘分析法和气候- - 叶片分析多变量程序定量重建宁明地区渐新世时期的古气候。与邻近的越南北部同时期的化石群及地层特征比较研究,探讨这些盆地的古生物地理联系及环北部湾地区的沉积环境,为诠释东亚南部地区现代生物区系的起源演化及其与环境变迁的协同关系提供可靠的化石依据。
本项目旨在进一步详细研究宁明盆地渐新世生物群,重建当时当地生物群的面貌和气候,为诠释东亚南部地区现代生物区系的起源演化及其与环境变迁的协同关系提供可靠的化石依据。本项目以宁明渐新世植物化石为材料,建立了13个新种(裸子植物柏科花山翠柏;被子植物樟科大叶桂叶、乳突桂叶、耿娇桂叶、明江桂叶、宁明桂叶、花山桂叶、Laurophyllum cinnamomoides和L. trichophorum;豆科宁明羊蹄甲和陈氏羊蹄甲;胡桃科高岭类黄杞;似槭属广西似槭)。研究发现:1)翠柏属、臭椿属和似槭属等植物渐新世之前(很可能在始新世)在东亚和北美大陆之间就存在着交流或迁移,交流和迁移的路径是通过白令陆桥,而非经过欧洲,借道北大西洋陆桥。2)樟科渐新世时在低纬度地区具有很高的多样性,而且一直持续至今。东亚古近纪的樟科化石种和欧洲同时代的化石种可能具有亲缘关系。3)羊蹄甲属和黄杞族渐新世时在低纬度地区也具有较高的多样性。4)支持豆科植物可能是特提斯起源与扩散。渐新世时宁明盆地是黄杞族植物的一个演化中心。5)宁明渐新世古臭椿和塔德臭椿化石的发现进一步支持臭椿属的北半球起源假说。6)似槭属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其在宁明渐新世的发现暗示当时热带季风在当地尚未盛行,气候可能比现在凉爽。本项目还研究了鲱超目的一个已绝灭的目Ellimmichthyiformes一新属种和鲤形目鲤科鲤亚科等鱼类化石。宁明Ellimmichthyiformes新属种的发现,扩大了Ellimmichthyiformes的地史和地理分布,为了解Ellimmichthyiformes的演化和扩散,以及目下类群的划分及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有益证据。鲤亚科茂名始原鲤及粗棘花山鲤等鲤亚科化石的地史分布显示:狭义的鲤亚科鱼类最晚在晚始新世就已分布于东亚南部地区,中新世时已广布于欧亚大陆,中国南部或东南亚地区极有可能是狭义鲤亚科的起源及早期分化中心。具有较多背鳍条数目是狭义鲤亚科鱼类的进化特征。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服务经济时代新动能将由技术和服务共同驱动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始新世/渐新世、渐新世/中新世哺乳动物地层界线研究
广西宁明渐新世植物群研究及其古地理和古气候意义
柴达木盆地西缘渐新世-中新世之交植物与环境演变
珠江口盆地渐新世-中新世潮汐沉积与潮汐周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