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超声加工C/SiC复合材料表面的服役性能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91860132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资助金额:60.00
负责人:郑侃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批准年份:2018
结题年份:2021
起止时间:2019-01-01 - 2021-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邓寒玉,陈辉煌,胡志刚,董松,李志华,孙连军,顾磊,束静,苗迪迪
关键词:
烧蚀特性超声加工残余应力复合加工
结项摘要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ervice performance of aeroengine, rotary ultrasonic macining i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residual stress and machining damage, which could promot the performance of anti-fatigue and ablation resistance. Material mechanics, kinematics, indentation fracture mechanics, combustion theory and heat transfer theory are combined to reveal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RUM surface based on the composite removal characteristics and tool path interaction. The mechanism of ultrasonic vibration assistance on machining damage .and residual stress of C/SiC composite surface are investigated. Fatigue strength and ablation rate are analyzed by conducting fatigue and ablation experiment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n residual stress and processing damag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RUM parameters and ablation resistance (fatigue resistance) of C/SiC composite are established. It will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service performance of aeroengine and promoting the application of rotary ultrasonic macining in aeronautics advanced manufacturing.

为进一步提高航空发动机的服役性能,创新性地提出了采用旋转超声加工C/SiC复合材料试件,改善表面残余应力和加工损伤特性,从而实现其抗疲劳性能和耐烧蚀性能的提升。本项目以材料学、运动学、压痕断裂力学、燃烧学以及传热学等为理论基础,揭示材料去除机制与切削刃运动轨迹干涉共同作用下的C/SiC复合材料表面形成机制。 阐明超声振动能量的摄入对C/SiC复合材料表面加工损伤和残余应力特性改善的作用机理。通过开展疲劳实验和烧蚀实验,对疲劳强度和烧蚀率进行检测分析。以残余应力和加工损伤为桥梁,分别构建旋转超声加工工艺参数与C/SiC复合材料试件耐烧蚀性能和抗疲劳特性的映射关系。为改善航空发动机的服役性能,推进旋转超声加工技术在航空先进制造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项目摘要

本项目提出将旋转超声铣削工艺作为一种表面强化加工技术应用于航空C/SiC复合材料的精加工任务中,探索超声作用对C/SiC复合材料常温和高温疲劳性能的影响机制。开展旋转超声铣削C/SiC复合材料去除机理研究,通过表面加工损伤、残余应力以及疲劳裂纹萌生扩展的研究,明确超声振动作用与疲劳界面强度和氧化损失率的关联关系,揭示旋转超声铣削C/SiC样件抗疲劳性能机理。主要内容如下:.(1)构建了识别旋转超声铣削纤维断裂去除模式的理论模型,揭示了超声振动对促进纤维断裂的机制,开展了不同纤维切角下的旋转超声铣削C/SiC表面形貌实验研究。理论和实验结果表明高频低振幅振动增加了纤维横截面的应力集中,使得各向异性的纤维更容易发生剪切断裂,纤维剪切角的比例提高了30%。.(2)开展了旋转超声铣削C/SiC疲劳样件表面质量研究,对加工表面进行三维粗糙度和加工损伤观测。基于拉曼频移与纤维应力关系,进行了表面纤维残余应力测量与计算,通过C/SiC加载卸载实验揭示了旋转超声铣削对残余热应力的影响机制。实验结果表明,旋转超声铣削的粗糙度Sq数值平均降低了37.9%,表面纤维残余压应力最大值可达2GPa,纤维中的轴向残余热应力达到了662.4MPa。.(3)基于剪切滞后理论构建了超声振幅与C/SiC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强度的理论模型,阐明了超声振动对界面结合强度的弱化机理,开展了旋转超声铣削C/SiC复合材料常温高周疲劳和剩余强度实验研究。对比分析了五组不同超声振幅铣削的C/SiC样件损伤积累过程、损伤峰值寿命以及纤维增韧阶段,揭示了加工表面损伤和表面残余压应力对三类疲劳裂纹萌生扩展的影响机制。实验结果表明,纤维基体脱粘应力与界面结合强度有效降低,纤维增韧效应显著,平均疲劳损伤速率最大下降了80.5%,剩余强度提高了19.6%,疲劳强度相较传统铣削提升了9.4%。.(4)建立了超声铣削C/SiC氧化失重率理论模型,揭示了高频低幅的刀具振动对C/SiC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的作用机制,开展了有无超声铣削C/SiC高温疲劳寿命试验,明确了超声能量场的摄入对C/SiC高温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观测了有无超声铣削C/SiC高温疲劳实验后的断口形貌。实验结果表明,高频冲击振动使得C/SiC基体开裂强度和纤维韧性显著提高,氧气扩散速率有效降低,材料抗氧化性能显著,相较传统铣削C/SiC高温疲劳寿命提高了110.8%。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2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DOI:10.15986/j.1006-7930.2017.06.014
发表时间:2017
3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DOI:
发表时间:2018
4

响应面法优化藤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响应面法优化藤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DOI:
发表时间:2015
5

二维MXene材料———Ti_3C_2T_x在钠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二维MXene材料———Ti_3C_2T_x在钠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DOI:10.19964/j.issn.1006-4990.2020-0450
发表时间:2021

郑侃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61731004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29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批准号:51675284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1671089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5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901412
批准年份:2019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1271183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7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305206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0802082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空天飞行器用C/SiC复合材料的低速冲击损伤特性与服役性能

批准号:10702054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姚磊江
学科分类:A0807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高温服役C/SiC与C/C异型复合材料接头的低温连接机理

批准号:51172011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席文君
学科分类:E0205
资助金额:6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C/C-ZrC-SiC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及烧蚀机理研究

批准号:51402181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沈学涛
学科分类:E0204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C/SiC复合材料高温热辐射机理与性能调控研究

批准号:51302220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张青
学科分类:E0204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