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尔沁草原外来入侵植物- - 少花蒺藜草为研究对象,开展该植物种生态入侵适应性研究。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个体器官的形态结构特征分析和构件数量特征研究;种子"异时萌发"特性研究;种群种子库通量和种子更新循环过程研究;物质、能量分配策略研究,有性繁殖、克隆生长策略及其调节机制分析;群落可入侵性和生态位分异研究。拟从个体水平- - 种群水平- - 群落水平及生境因子综合揭示少花蒺藜草生态入侵适应调节生物生态学原理,为深化植物生态学理论研究做贡献,同时也为科尔沁沙地草地管理等生产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本项目以科尔沁草原外来入侵植物——少花蒺藜草为研究对象,开展该植物种生态入侵适应性研究。主要完成了少花蒺藜草种子异型和“异时萌发”特性研究,少花蒺藜草种子人工老化研究,少花蒺藜草刺苞的萌发规律研究,种子库萌发输出动态研究,少花蒺藜草个体器官的形态结构特征、个体构件数量特征研究,少花蒺藜草入侵群落植物多样性动态研究等工作。主要研究结论:少花蒺藜草具有异型种子,异型种子在形态、数量、萌发时间、抗老化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异时萌发”特性对其成功入侵的生活史策略起关键调节作用。少花蒺藜草种子萌发适宜温度相对较高,对成功入侵早春表层土壤升温较快的科尔沁沙地草原具有相对优势。萌发需水势条件宽泛,但会受到较高浓度盐碱含量抑制,导致其主要分布在沙质土壤中。种群更新能力强,易入侵被人为因子等干扰的群落中,降低群落组分多样性。. 项目执行期间共发表文论11篇,其中EI索引1篇,发表论著1部,联合培养研究生2名,培养青年科技工作者3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政策驱动下石羊河流域生态效应变化分析
不同湿地植物配置对扑草净的吸收和去除效果研究
科尔沁沙地草原入侵植物少花蒺藜草种子异型性生态适应研究
替代牧草对少花蒺藜草生态竞争效应及机制
外来植物互花米草入侵盐沼湿地对繁殖鸟类的影响及其机理
外来种互花米草的扩张对盐城滨海湿地繁殖水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