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痴呆将是21世纪人类第一杀手,我国老年性痴呆患者已超过500万。迄今,现代医学尚无有效防治老年性痴呆的疗法。祖国医学认为:肾藏精,精生髓,髓充养脑,以肾虚为主的五脏虚衰是老年痴呆发生的内在机制和关键。覆盆子甘、酸、温,具有补肾固精、助阳缩尿的功效,归肾、膀胱经。Aβ和Tau是老年性痴呆患者病理改变中重要的标记性蛋白。Aβ的产生与凝集引起神经细胞损伤,而海马神经突触可塑性与学习记忆功能密切相关,肾阳虚型老年痴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Aβ凝集和海马神经损伤的特征。本课题拟用D - 半乳糖、氢化可的松所致肾阳虚痴呆模型大鼠,检测动物在Morris水迷宫的学习记忆表现、血浆睾丸酮及雌二醇水平、海马tau蛋白表达情况,筛选覆盆子有效部位。通过指纹图谱技术、反相色谱等现代鉴别、分离手段,分离出覆盆子活性成分群。并通过其对Aβ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阐明覆盆子抗肾阳虚型老年痴呆活性成分。
将覆盆子提取液按极性分为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探讨了覆盆子浸膏以及覆盆子不同萃取部位对东莨菪碱所致学习记忆障碍大鼠的影响和D-半乳糖与氢化可的松所致肾阳虚型痴呆大鼠的影响。证实覆盆子浸膏以及覆盆子氯仿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有较好改善肾阳虚型痴呆大鼠的学习能力。再用聚酰胺柱等色谱柱将氯仿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的甾体、三萜类成分,黄酮酚酸类成分和鞣质、醌类成分分离。并探讨了上述3部分成分对肾阳虚型老年性痴呆大鼠的体重、学习记忆、血清T和E2、AchE和ChAT活性、脏器指数的影响。实验表明覆盆子中甾体及其衍生物成分和黄酮酚酸类成分效果较好,确定为覆盆子防治老年性痴呆的活性成分群。用色谱法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单体,鉴定了其中11个化学物,分别为:鞣花酸、山奈酚、邻苯二丁酯、对羟基苯甲酸、没食子酸、3,7-二羟基-1,5-二氮环辛烷、十六碳酸、油酸、β-谷甾醇、β-谷甾醇十八烯酸酯和蔷薇酸。将上述单体成分分别行进对Aβ引起的和H2O2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实验,结果表明,山奈酚、油酸、β-谷甾醇、β-谷甾醇十八烯酸酯和蔷薇酸可较好地保护神经细胞,由此探明了覆盆子抗老年痴呆的有效成分群。课题主要研究结果为:①证实覆盆子改善肾阳虚动物学习记忆功能的物质基础为覆盆子中以β-谷甾醇十八烯酸酯为代表的甾体衍生物和以山奈酚为代表的黄酮类成分。②肾阳虚大鼠的血浆睾酮与雌二醇—tau蛋白—学习记忆之间未呈现特殊的内在联系规律。③建立了以山奈酚为定量指标,以甾体及甾体衍生物成分和黄酮酚酸类成分为定性指标的覆盆子质量标准。④建立了2-羟基-3-三甲铵基-丙基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工艺。并用该磁性壳聚糖季铵盐微球从覆盆子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了黄酮类成分。⑤建立了甾体类成分的指纹图谱方法和黄酮类成分的指纹图谱方法。并对活性成分进行了比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内质网应激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C-藻蓝蛋白抑制TGF-β1诱导的宫颈癌Caski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鸡脂肪细胞因子NRG4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启动子分析
马齿苋抗老年痴呆活性成分研究
枇杷叶紫珠抗老年痴呆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肉苁蓉内生菌中抗老年痴呆新型活性成分的研究
中药天然药物中抗老年痴呆活性成分作用机制及成药性研究